绿眼睛救助600多国家级动物
2010-07-12

绿眼睛救助600多国家级动物

时间:2010年07月12日 来源: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浙江在线07月12日讯 7月5日,《平阳鳌江惊现一鳄鱼》一文经报道后,不少读者打来电话询问,温州绿眼睛环保组织(以下称绿眼睛)是什么样的组织,该组织救助了多少动物?绿眼睛苍南救助站都有哪些动物?近日,记者走访了温州绿眼睛苍南救助站。

  救助站仿佛微缩版动物园

7月6日上午,苍南县温州绿眼睛救助站内,一只猴崽隔着铁栏吸食母乳。猴子的邻居是天鹅、鳄鱼、白腹隼雕、蟒蛇、猫头鹰等国家级保护动物。众动物组成了一个“微缩版”动物园。

  “动物园”的面积不大,只有270平方米,但动物们都有自己的独立空间。工作人员朱昌藏说,黑天鹅有独立游泳池,白腹隼雕有粗壮的树干供它栖息,贵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蟒蛇和巨蜥则更受优待,因为怕热,它们被安排住进了有空调的房子。

  7年救助600多国家级动物

  据朱昌藏介绍,猴崽和母猴去年11月送到救助站,当时,母猴在一次意外中被狗咬伤。如今母猴痊愈,再过几天,母子俩将被放回山林。

  “救助站是固定的,而里面的动物却不断变化,‘老’动物刚放回自然,马上又有‘新’的进入救助站。”另一名工作人员白洪鲍说,绿眼睛苍南救助站自2003年创办以来,已救助了5000多只(条)野生动物,其中国家二级以上保护动物就有600多只(条)。

  “救助野生动物和救助人不一样,不但要了解它们习性,还要了解它们的生活饮食习惯,比如空调房里的蟒蛇,每个月要喂一只鸡,而巨蜥每天都要吃肉。”白洪鲍说,为了救助野生动物,绿眼睛招聘了专业的兽医,在救助站里配备了卫生室、隔离室、野放训练笼等。记者郭进

  记者了解到,温州绿眼睛苍南救助站是由绿眼睛法人方明和创办。据介绍, 2003年,“绿眼睛”获得民办非企业的注册身份,主要致力于环境宣传保护,野生动物保护。救助站每年用于动物的救助经费需要数万元,作为民办非企业组织,它的资金主要来自林业部门下拨的动物救助资金,及企业和社会热心人士的捐助。

  据《温州商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