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鹭鸟天堂”鹭鸟绝踪
2010-07-12

九江“鹭鸟天堂”鹭鸟绝踪

时间:2010年7月12日 来源:南方网


鹭鸟天堂内,林中腐烂的鹭鸟尸身。 南都记者郭继江 摄

  佛山南海九江著名的“鹭鸟天堂”,曾栖息着四五万只鹭鸟,如今,这个市级风景名胜区却鲜见鹭鸟。它们哪里去了?有关说法两个版本截然不同。村民说,鹭鸟遭遇了空前的人为劫难,被村民赶尽杀绝,每年有上万只鹭鸟流向餐馆;政府部门人士称,不排除有人捕杀,但主要原因是环境污染导致鹭鸟大规模迁移他处。

  记者探访一小时只见到一只

  “鹭鸟天堂”坐落在九江北面的璜矶村,据传早在150多年前,就有鹭鸟在此栖息繁衍。据九江政府2005年公布的数据显示,这里曾栖息着四五万只鹭鸟。上月底,有当地知情人士透露,今年以来,“鹭鸟天堂”内已没有鹭鸟了,被附近村民杀光,拿去卖钱了。

  6月30日下午3时许,“鹭鸟天堂”一片静寂。南都记者在一名潘姓村民的带领下,钻进荆棘密布的竹林中,里面面积很大,没有一条路,要扒开荆棘通行,动静很大,然而未见有鸟儿受惊起飞,更未见鹭鸟身影,而地面上却时常可见已腐烂、只剩下毛羽的白鹭。

  林中的一口鱼塘内,南都记者看到了一只小草鹭在觅食,听到动静后,迅速钻进了草丛中。这是记者在竹林内行走近一个小时,看到的唯一鹭鸟。

  傍晚6时多,是鹭鸟回林高峰期,南都记者再次去到现场,结果还是一样。

  承包取消后 村民大肆捕杀

  据村民称,“鹭鸟天堂”属璜矶村下的中华、风水两个村民小组所有。以前这里被两村村民分别承包了二三十年,租金由十几万到60万元不等。按照承包约定,承包者可以捕猎幼鸟出售作为收益,但不能捕杀成鸟。

  2001年,广东省颁布实施了《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鹭鸟逐步得以保护。2003年底,政府不让村民承包,“鹭鸟天堂”随后转归政府管理,要打造成风景名胜区。村民们说,政府财政补贴只有30万元,比承包价少了一半,直接影响了村民的分红利益,不满之下,趁着监管松懈,村民大规模连年捕杀,每年有上万只鹭鸟以几十上百元的价格流向餐馆。

  潘华是中华村村民,他也是村民中捕杀鹭鸟的参与者。他说,2004年年初,有猎捕者趁机而入,偷杀鹭鸟卖去牟利,本地村民跟风加入,被当地政府部门、警方当即严厉打击。收手了3年后,2007年,捕杀鹭鸟又开始了,当时,参与捕杀者少则数十人,高峰时则有上百人,不分白天昼夜,其中数十人还很专业,用刀开路用鸟枪去打,直到2009年四五月份鹭鸟被偷杀光了才停止。“我也用了鸟枪,近三年杀了多少记不清了,没有上万、也有数千只”,而这些鹭鸟都卖给餐馆和有钱人了,从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

  多名璜矶村村民证实,鹭鸟的消失是中华村和风水村村民大肆捕杀造成的。“前两年,村民都疯了一样去捕杀白鹭卖钱,政府很难管,现在没有鹭鸟了。”

  官方回应

  九江镇农办主任

  鹭鸟生存环境发生了大变化

  对于“鹭鸟天堂”目前的状况,7月9日,九江镇农办主任李炳祥给予了解释:并非是村民所说的“赶尽杀绝”了,村民捕杀只是其中一个因素,最主要因素是:周边地区工厂导致的污染,影响了鹭鸟的居住环境和觅食范围。

  李炳祥说,2005年起,镇政府介入鹭巢管理,成立了护鹭队,24小时巡逻值班,并在进入鹭巢的地方加装铁网围栏。但即使这样,鹭鸟数量仍在逐年下降。对此,一些群众误认为政府管理不善,让不法分子将鹭鸟“赶尽杀绝”了。镇农办为此请教了专家,专家认为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有三个因素:一是人为因素,如捕猎等;二是鹭鸟觅食范围减少;三是周边环境改变。

  镇农办分析,鹭鸟觅食是栖息地周边50-70公里半径范围,而多年来,由于附近高明、三水、顺德和鹤山等地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可供鹭鸟觅食的范围大幅减少,食物链受到了严重威胁。同时,由于周边地区工业发展所形成的空气、水质的改变较大,鹭鸟生存栖息所要求的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导致大批鹭鸟迁徙到其他适合的地方栖息。

  “不排除有人偷猎,”李炳祥说,但这并非主因,村民所说的大规模捕杀有点夸张,无非是想回到以前承包的状态,想抓鹭鸟去卖就抓去卖。其实,主要还是环境因素及夏季鹭鸟还未回归造成。

  目前,南海区主管部门对此事非常重视,要求镇农办立即查明原因。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