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规划引领绿色发展
时间:2010年7月6日 来源:遂宁日报
还记得,当初央视记者采访市委书记崔保华时抛出的问题:“发展绿色经济,又要承接产业转移,如何防范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的承接?”崔保华说,我们有两个规划把关,一个是产业发展规划,一个是环境保护红线规划。
预则立,不预则废。
正如一个家庭要发家致富,总有一个对未来的设计,绿色经济时代的到来,给予了这片土地“发家致富”的方向。大政方针已定,新发展的引擎启动,规划需要先行。
自2007年以来,在绿色发展的求索道路上,我市先后建立起《绿色经济发展规划》《绿色产业集群规划》《浅山丘生物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等一系列规划。今天,当电子产业逐渐燎原,成为新兴支柱,而涪江之水比之于此前却更清澈可人,科学规划正引领着绿色发展,恰到好处地控制着发展的“越位”。
“绿色产业发展基本目标是:乘着生物革命浪潮,以生物产业为突破口,用生物技术与绿色理念改造传统农业、传统工业和传统服务业,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使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摘自《遂宁市绿色经济发展规划(2008-2015)》
作为未来5年遂宁发展的一个纲领性文件,该规划着眼于遂宁的资源和环境承载力,从而对3次产业进行了宏观定位。从规划的时限上看,只对未来5年进行了规划,让整个规划更具实际操作性,因此,规划也对目标实现制定了“三步走”路径。市发改委调研员杨元东对此进行了解读。
记者:发展绿色经济,我们有怎样的基础?
杨: 从比较优势来看,独具特色的地理条件为遂宁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生物资源,82.4%的丘陵山地丰富的林地资源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了极为优越的条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盆中”综合交通网络及大通道建设无疑会对遂宁绿色经济产业化建设带来更大的便利和发展契机;全市有劳动力270.5万人,全市每年还输出劳动力90多万人,劳动力供给较为充裕,劳动力成本较低。
记者:“三步走”,怎么走?
杨:第一阶段是到2011年,以电子信息和生物产业为突破口,培育新的高效绿色农业、工业、服务业支柱产业,形成新的绿色经济增长板块;第二阶段从2012到2014年,逐步建立以高效农业、电子信息和生物产业为主的绿色工业和服务产业比较全面的经济体系,全面提升经济增长能力;第三阶段是从2015到2016年,全面提升绿色产业体系,以更高效率的新产业替代旧产业,以生物产业为主的绿色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经济比重不断提高,绿色产业竞争力得到全面提升。
“遂宁市产业集群发展战略规划以发展生物产业为突破口,用生物技术与绿色理念改造传统农业和传统工业,在发展高效农业和生物产业为主的绿色工业的同时,加速向服务经济转变,直接跨入世界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开辟中国西部落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路。”
——摘自《遂宁市产业集群发展战略规划》
记者:作为经济发展最核心的规划,这一规划对三次产业以及各大产业有怎样的预期?
杨:事实上,作为绿色产业发展体系的规划,有一个较为长远的远景规划和一个近五年的规划。
市人大通过的远景规划直到2028年,从三次产业来看,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重点目标是通过生物技术和绿色理念改造传统农业,建设高效生物农业和绿色农业生产体系,重点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肉牛、鹅禽、中药、能源作物四个支柱产业,全面彻底解决“三农”问题。
工业产业集群发展战略规划目标是利用生物技术与绿色理念改造传统工业,提升产业效率,重点发展生物产业、保健制药、食品加工、生物能源、服装产业、机电产业等六个支柱产业,生物产业将替代传统化工产业成为未来遂宁市主导产业。这些工业产业集群与环境保护产业、城市建设产业形成产业链,共同形成遂宁市工业产业集群。
与农业、工业产业不同,服务产业关联度高,发展选择性比较小。无论是金融保险、交通通信,还是教育医疗、社会保障,都不可或缺。由于我市服务产业基础薄弱,因此,遂宁市服务产业集群的建设目标是完善服务产业体系,提升生活品质。因此,遂宁市服务产业集群发展将是全面的、整体的、系统的、全方位的。
从近期规划来看,我市将以经济开发区为重点,主要发展电子信息和绿色能源产业,到2012年,电子信息和绿色能源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00亿元;加快生物产业园区建设,促进生物产业集聚发展,到2012年,实现生物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0亿元,初步建成遂宁市生物产业园;围绕打造绿色品牌,加快畜牧业规模化、良种化、标准化、安全化、生态化步伐,到2015年,生猪年出栏800万头以上,绿色生猪品牌占生猪总量的60%;大力发展现代林业,到2015年,全市有林地达到3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7%,农民人均林业收入达到1000元,林业总产值力争达到60亿元;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到2015年,初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每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全面推进9大旅游度假区建设,着力打造“让心灵度假”的“景区化城市”品牌,到2015年,接待游客15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00亿元;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力争3—5年建成具有国际服务水平、功能完备的中国西部现代物流港,打造成渝经济区重要的工业物流集散配送基地,成为成渝经济区物流、信息流等交易重要大平台。
“遂宁市要建设成为盆中丘区的生态城市和经济强市,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坚守环境保护红线,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和四川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屏障。”
——摘自《遂宁市绿色经济发展规划》
杨:在环境保护上,我们主要通过对当下环境的控制、防治、整治等手段,实现发展与环境的协同发展。
比如,实施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就是要在水土资源保护、湿地保护、生态保护与生态恢复、生态细胞工程、生态文化、人居及创新工程上形成立体的生态系统。
而实施的环境保护五大工程,就是要对当下的重点污染源、水污染、城镇环境、农业农村面源污染等进行全面整治。
市委、市政府还要求环境监测、环境监察、环境科研能力建设分别达到国家标准化建设的规范要求。完成空气质量、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完善酸雨自动监测系统、重点水域地表水监测系统,提高环境管理的规范化和现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