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众深入理解和广泛参与,厦门的民间环保活动眼下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社会各层面的关注与支持,ICD不仅唤醒了民众的环保意识,而且成为厦门人热衷参与关爱环境的一个重要节日。
不知不觉,今年已经是ICD五周年,绿拾字环保服务社的志愿者们关注生态环境,倡导绿色生活,推动海湾生态建设,普及环保常识,这一切的一切,都与这一组织的负责人有关。她,就是马天南。
眼下,她的环保足迹,已经遍及大屿岛、椰林湾、珍珠湾、鼓浪屿等地,她到这些地方,可不是去玩的,而是留意一件东西——海滩的垃圾。她开展的美化环境活动,甚至留意到了清理东坪山、五老峰、厦门主要街道的口香糖,她开展的生态保护活动,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包括到生态农场、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后坑垃圾中转站、环保企业生产线考察并清理鼓浪屿猫爪藤的细小垃圾。
“给我一双多次使用的筷子”
第一次和马小姐在厦门见面,是她要前往新加坡的时候,那里她周围的朋友们都希望她能在民间环保的路上持续下去,而马小姐也最希望每个住在厦门的人都能认识到“这儿是我的家”,让自己的“家”更干净些、更美丽些,但为了开阔一下眼界,她还是按期到了新加坡,为下一步继续投身环保活动积累经验,当然,她此次去后才发现收获比预期的要大,看到的,可不仅仅只是垃圾分类之类的小事儿。
在一起的苏敏娅和几个美国朋友便和她来到时常光顾的“小辣椒”餐馆吃饭,就在鹭岛关爱日,环保论坛主讲之一、金门环保局局长蔡是民抵达了厦门的事情,大家讲开了。这位局长主讲了《金门环境保护现状及金厦海域漂流垃圾之探讨》,对金厦海域漂流垃圾问题进行了,强调珍惜海洋资源,共同维护海域清洁,几个朋友感慨很多。
大家相谈正欢时,马天南的妹妹剑兰中途加入。餐馆老板娘刚给张罗来一副碗筷,剑兰就发话了:“你们不正准备环保活动吗?还以为你们有多环保呢?我都知道要多次使用的筷子,不要一次性筷子。”“哇!”马天南张开双手捂住了脸,可不好意思了,因为她手上正拿着一双一次性木筷子。现在,再到“小辣椒”吃饭,天南都要特意交代老板娘:“给我一双多次使用的筷子。”
不久,天南从国外回来,就开始组织活动,把报名参加鹭岛关爱日活动的青年志愿者分成九路,各路领队确定后,他们从绿拾字环保服务社领走各种衣物,如快干衣、短袖T恤、多功能布袋、口哨笔等,并陆续分发给各位志愿者。
如今,各路志愿者正整装待发,他们前往鼓浪屿工艺美院、皓月园、黄厝、科技中学、生态农场、五老峰、东坪山、白鹭洲广场开展清扫垃圾等环保活动,另一队将前往大屿岛植树。厦门日报读者队将前往五老峰。厦门卷烟厂在原来20人报名的基础上又增报了10人,厦大的部分老师也要求加入环保志愿者的行列。绿拾字环保服务社的负责人天南对记者说,今年媒体采访特别多,如福建电视台等媒体对本次活动给予热情关注,这是以往所没有的。
一位参加过多次天南组织的环保活动的女孩说,“我非常喜欢吃油炸食品,所以我家的食用油消耗得很快。空油桶以往都是丢弃,后来我发现这样不利于环保,五六十年的时间还不一定会降解,而且空油桶还可能会被奸商作假。于是,我用烧得通红的锯条,把油桶的提把部分锯掉,在桶底铺上茶叶渣,上面铺上泥土来种花。虽然不是很好看,但是我觉得符合环保而且物尽其用。虽然,迟早是要换陶瓷或紫砂盆。我还把可口可乐大瓶也锯开,用来种富贵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