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木错,垃圾没有了
2006-04-04
        2003四月,《中国青年报》批评纳木错为“白色污染景点”,热闹的六月,纳木错却异常干净!

  羊年的纳木错,备受关注。“羊年转湖”是藏族的宗教习俗,由于纳木错属西藏三大圣湖之一,又交通便利,便成为人们转湖的首选。今年6月恰逢藏历的萨嘎达瓦月,这个月份是转湖的最佳时节——当雄县人民政府瞅准了这个12年一遇的机会,在美丽的纳木错畔举办了首届“中国西藏圣地游,羊年天湖生态游”活动。第一阶段的活动从6月13日开始至17日结束,短短5天时间里纳木错吸引了15万人(次)。但凡大型活动,过后的最大问题就是人们留下大量的垃圾。但6月热闹的纳木错,却保持了一片干净。今年4月《中国青年报》还批评为“白色污染景点”的纳木错,垃圾都哪去了?

  25岁的洛桑旺丹,是当雄电视台一名记者,从6月11日开始,他的工作就是在纳木错边捡垃圾。像他这样不计酬劳,兢兢业业在纳木错的扎西岛捡垃圾者有39人,他们是当雄县刚成立不久的“青年志愿者”。

  “青年志愿者”组织今年6月8日正式成立,组成成员多是县里年轻的机关干部和事业单位职工。他们9日开始进驻离县城60多公里远的扎西岛,开始负责景区的环保工作。今年纳木错的一个旅游主题是“生态游”,这个平均年龄20多岁的年轻队伍责任重大——“区内外对纳木错那么关注,作为一名当雄土生土长的年轻人,我有责任和义务来保护这片净土,让来纳木错的人们享受一个干净无污染的圣湖。”许多青年志愿者在回答“为什么捡垃圾?”的问题时,不约而同地给出了同一答案。

  每天早上9点,戴红帽子或红袖章的青年志愿者们开始了一天的捡垃圾活动,中午只有一个小时的休息吃饭时间,天完全黑了下来他们才放下手中的垃圾袋。他们或单人,或三五人、八九人一组;或在湖边,或在岛中央、转经道旁,分组分工,协调合作捡垃圾。头上狂风飞舞的垃圾袋,他们手到擒来;地上星星点点的碎酒瓶玻璃,他们一粒也不放过。纳木错时时刮起让人头旋的风沙,捡垃圾的“红帽子”们每天都流鼻涕掉眼泪,并经常被埋在沙里的碎玻璃刮伤。这些都没使他们受挫,他们在枯燥的捡垃圾活动中自娱自乐,你来我往的歌曲对唱是少不了的,他们甚至还编了“卫生健康歌”。来纳木错转湖、旅游的人们被这群开朗乐天的年轻人感染了,矿泉水瓶、塑料袋不再随手就扔,把它们收集起来,或扔进垃圾车,或交给“红帽子”、“红袖章”们的手中。

  17日——活动的最后一天,纳木错天降雨雪,湖边的帐篷已经撤得差不多了,岛上的人们也稀少可数。剩下的人们躲在帐篷内避寒,但见许多没穿大衣、没戴手套的“红帽子”们仍活跃在岛上,一如既往地把岛上的垃圾捡得“干干净净”。风雨无阻,还我一个干净的纳木错——纳木错畔的“红帽子”们以他们出色的工作实现了这一愿望。纳木错的垃圾哪去了——被“红帽子”们捡去了。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