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日记:天池边上的垃圾让人心碎
2006-04-04

        此次长白山之行考察的主题是生态旅游规划。早在出发之前的准备过程中,踌躇满志的我们就盘算着要以实际行动影响当地人,转变他们的生态观念,提高他们的保护意识。

        汽车在森林中穿行,我看着道路两旁的茫茫林海,想起沈老师用“树林”和“森林”的对比,便又对游客讲起了原始森林的意义和生态价值。还有天池有多深,天池里有没有湖怪,森林里有什么动物,等等,讲着讲着,我不禁暗自惊讶,忙碌了几天,我竟对长白山有了这么多的了解!

  游客在旅游中乱扔垃圾历来是旅游管理的难题。为了防止我的游客出现这样的情况,我随身准备了垃圾袋,同时也要求游客自备垃圾袋。我说:“请大家把垃圾扔在自己的袋子里,如果实在拿不了就请交给我。”多数游客很配合,但也有环保意识较差的游客在停车休息时习惯性地向外扔垃圾。我于是默默地下车帮他们拣回来。

  走在路上,路边的垃圾随处可见。我不忍看到美丽的景物被这样污染,只好掏出垃圾袋边走边拣。两位游客看到了,问道:“为什么要拣这儿的垃圾?”“因为这儿是我的家!”这句话是几天前保护站的孙哥说过的,这时我也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仅仅几天的长白山生活,已让我深深爱上了这里的一草一木,不愿看到任何对它的破坏,就像不愿看到有人破坏自己的家。此后,我负责的这一团游客乱扔垃圾的现象逐渐有了很大改观。看来,要想教育游客爱自然,自己首先要爱自然。

  峡谷到了。我要带着游客穿过森林去看大峡谷。刚一下车我就惊呆了。林间的空地上停满了大大小小的汽车,到处都是人。无数游客蜂拥着向森林深处挤去。在混乱的人流中,我早已身不由己,那里还找得到自己的游客,只好随着人们往里走。两天前,同样是在这片森林,它的和谐与寂静曾让我无限痴迷,而此刻这里却一下子变成了闹市。喧闹声伴着树枝被折断的噼啪声响成一片。往日的鸟鸣和峡谷的哗哗水声早已听不到。人多,下雨路滑,游客们为了防滑和图省事,不断地开辟着新路,无数小草、青苔、灌木在人们的践踏下变成烂泥。我举着个导游旗,目睹着这一切,心里难受极了,空叹自己力量的藐小。大自然怎能经得起这样糟蹋?我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旅游管理是搞好生态旅游、保护生态环境的首要问题,。

  天池附近是高山苔原带,苔原植物一旦破坏就难以恢复了。因此上天池的路每年都在加宽,而裸露的地面却因水土流失不断出现一道道水沟。我想起就在几天前,同伴们还在为该不该在天池修路的问题争论不休,现在看来,要保持天池道路的自然原始状态的想法已显得太不现实。

  一天的导游经历,让我把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意识付诸行动,它不仅让我教育了游客,更教育了我自己,它让我体会到了一种环保教育的成就感。但同时,也让我真实地看到了许多森林旅游中存在的许多现实问题,让我发现了西坡旅游的很多不足之处,也纠正了我思想上一些带理想化色彩的认识偏差。导游员该怎样管理,垃圾该怎样收集,道路该怎样改善,生态该怎样保护等等这些问题,归结到一点是生态旅游的管理问题,这是值得我们深深思考的。我想这也是所有关心生态旅游事业的人们应该深深思考的问题。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