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方新闻网 时间:2010年03月31日 10:21
3月19日~21日,一次强沙尘暴天气过程先后影响了21个省份,沙尘一度蔓延到黄淮、江淮、江南北部等地,连台湾岛都受到了影响。
3月23日~27日,记者来到被称为中国四大沙源地之一的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探源,试图找到答案。
“彻底根治沙尘暴不可能”
3月27日,阿拉善盟林研所。
“哎哟,这个有什么好采访的嘛,这种情况很正常。”一听记者提到沙尘暴,所长田永祯说。
田永祯,呼和浩特市人,1983年7月毕业于内蒙古林学院沙漠治理系,然后就来到阿拉善从事林业治沙工作,是当地有名的专家。
“沙尘暴自古就有。”田永祯不同意“沙尘暴愈吹愈烈”的观点:“沙尘暴的频率增加还是减少、强度增强还是减弱,不能以一两年或者两三年的时间来判断其发展趋势,比如今年来得早了、强度猛了,有人就觉得沙尘暴越来越厉害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我的看法是,上世纪80年代以前,沙尘暴很少,一年也就六七次;上世纪80年代至2000年,加剧的现象比较明显,无论是在频率还是强度上,最多的时候能刮20多次;最近几年,随着对防风护沙的重视,已经有了效果,沙尘暴得到了遏制,但不发生是不可能的。”
“之所以有些人觉得沙尘暴愈吹愈烈,是因为现在经济发展了,对环境的重视度越来越高、要求越来越高。”田永祯如此理解。
“从某个方面来讲,沙尘暴其实有净化空气的作用,将空中的飘浮物吹得一干二净。”田说。
“彻底根治沙尘暴是不可能的,除非没有沙漠。”田补充说,“当然我不是说有沙尘暴是个好事,毕竟我们阿拉善人才是最大的受害者。”
草原不能承受人口之“众”
“沙尘暴天气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沙尘源、强风和不稳定的大气层结。沙尘源是产生沙尘暴的物质基础,强风和不稳定的大气层结是其动力。”田永祯说。他觉得,全球变暖、气候干旱,才是沙尘暴的主因。
中国气象局的专家也认为,今年以来出现的沙尘天气属于正常的自然现象,气象条件是其发生的主要原因。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防护林遭到人为破坏、草原放牧过度、生态环境恶化,使沙尘暴的物质基础增加。”田永祯说。
石明颜曾经是阿拉善左旗哈什哈苏木的牧民,1983年实行草场承包,他分得34只羊,承包2万亩草场,“那时候芦苇草有2米多高,羊钻进去根本看不见。”大羊生小羊,滚动发展到200多只,“最多的牧民家里有400多只。”渐渐地,草越来越矮,天气越来越干旱,“最后草原几乎都变成荒漠。”
同在哈什哈的马述江有200只羊、1万多亩草场,到了2007年,1万亩的草场已经难以养活200只羊,每年要买饲料喂养,一算账还得赔不少钱。那一年,他响应政府的号召,从草原移民到巴彦浩特镇旁的巴彦霍德嘎查。
“现在没法呆了,一刮风就起沙尘暴。”马述江说。
阿拉善盟农牧局局长戈明认为,草原并不是因为承载不了过多的羊、骆驼、牛等牲畜而发生退化,更主要的是难以承载过多的人口。
“过多的人口导致了过多地开发,过多地对大自然进行了索取和掠夺。”戈明说。
“草原地区搂发菜、滥挖甘草和麻黄草的问题还很严重,给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阿拉善盟林业治沙局工作人员乔永祥说。
牧民迁出草原种大棚
为了保护贺兰山这个天然屏障,当地政府实行全面禁牧,搬迁牧民6000多人、牲畜23万头(只),架设网围栏115公里。
贺兰山森林面积由过去的36万亩增加到53.7万亩,植被率在增加,逐渐成为野生动物群的家园。
戈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阿拉善盟共有牧民近6万人,已经完成移民2万人,计划还要再移民2.5万人,留1.5万人,“不能把牧民全部迁出去,还得让草原文明延续下去。”
政府给移民户石明颜的条件非常优厚:60平米的平房,300平米的院子,640平米的温室大棚。这是巴彦霍德嘎查每个移民户都能享受到的优惠政策。该村是新农村示范点,村民大都是生态移民。
在该村西南侧的草地上,马述江给刚刚栽种上的梭梭苗浇水。这是一个政府“锁边”工程,将已经沙漠化的草原进行绿化。
“近十年来,阿拉善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然后进行飞机播种、植树造林,可以说生态环境恢复得还是不错的,现在我感到很欣慰,因为路过很多地方都能看到草场、树林、动物了,而不是以前那样光秃秃的一片。”田永祯说。
“如果说今年的沙尘暴是因为我们这里的环境继续恶化造成的,我觉得阿拉善是冤枉的。”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的一名工作人员认为。
仅靠阿拉善远不够
“要治沙尘暴,就要治源头。”戈明说,但是现在阿拉善每年最多2亿元资金,对治理沙漠来说似乎有点杯水车薪。
“今年的两会我们专门提出了议案,也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重视,但是现在还没有得到答复。”阿拉善一名政府官员如是说。
2004年,腾格里沙漠深处的月亮湖传出一条消息——柳传志、刘晓光、王石、史玉柱、汪延、张朝阳等上百名国内知名企业家,在这里宣布成立我国第一个非政府管理的公益机构——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并捐资建立公益基金会,治理阿拉善沙尘暴。
“企业越大,面临的社会压力就越大,你不只是一个赚钱的人,而是一个社会人,社会上要求你做更多的事情……阿拉善SEE生态协会是我们共同承担社会与环保责任的平台。”SEE现任会长韩家寰说。
“现在我们协会的会员越来越多,项目也越来越多,”SEE生态协会的负责人马彦伟说,“但是,在中国13亿多人口中,公民参与有组织的民间环保行动的人数仅有30万左右。”
SEE生态协会的摄影志愿者苗华,曾经在乌兰布和沙漠呆了一年多,编著了《乌兰布和沙漠图鉴》。
“治理沙尘暴,仅仅靠阿拉善是不够的。”苗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