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山到底怎么了?
2010-03-17

来源: 青年时报  作者: 田晓晋  日期: 2010-3-17 9:09:24

 来源:中国园林网

 

特殊的地形导致降酸雨多

监测发现,天目山的酸雨主要是硫氧化物排放所致,属硫酸型酸雨。有一点可能肯定,天目山没有污染严重企业,酸性物质为外界输入。

临安附近大气中酸性物质主要来自浙东南,包括杭州、宁波、台州等地区,工业发达。

天目山为浙北地势最高的地方,且东面为杭嘉湖平原,再东面就是海洋。排放的污染物质随湿润温暖的东南风吹向天目山,暖湿气流在此抬升,到高空遇冷,凝结为雨水。这就是所谓的地形雨。酸性物质随着雨水落下,在山体上部,还存在比较严重的酸雾。

暖湿空气一般在半山腰往上一点形成降水,开山老店附近,土壤、植物受酸雨危害最厉害。因此,海拔高处要比低处土壤酸性更浓。

山体巨大有利于酸雨沉降

杭州北高峰也是附近区域高山脉,为什么酸雨没沉降?专家解释说,天目山山脉山体庞大,大到足够影响气流。相比之下,北高峰太小。

另外,北高峰离城市太近,污染严重,空气中粉尘颗粒很多,而粉尘颗粒会中和雨水中的酸性物质。统计表明,天目山体山脚下,三场雨中有一场是酸雨;而在山的半山腰,三场雨中有两场是酸雨。这是由于山脚空气中粉尘颗粒多,中和了空气中的酸性物质。

酸雨为什么开山老店处最厉害?原因是它背靠天目山主峰。暖湿气流被挡过不去了,上升到一定高度,总在半山腰往上一点成云致雨。

可能连累杭嘉湖地区

酸雨对植物侵害非常严重

为确认酸雨对植物的危害,专家还做了模拟酸雨实验:把柳杉苗栽好,再浇上不同浓度的“酸雨”,然后观察柳杉苗的生长情况。

浇过酸雨的柳杉苗,长得明显比正常柳杉慢,叶片也明显发黄,树枝还会变脆。这些症状,都跟专家在天目山观测到的植物受害情况一致。

详细分析发现,酸雨会让柳杉体内的活性氧代谢失去平衡,会影响到柳杉的生长。

未来可能连累杭嘉湖地区,令专家担忧的是,天目山酸雨之祸,最终可能牵连到杭嘉湖地区的生态环境,以及杭嘉湖地区的居民生活。

天目山是杭州乃至浙北地区的“绿肺”,它为杭嘉湖地区提供新鲜空气和纯净水源。分水江从这里出发,流向钱塘江;苕溪从东天目起源,流向太湖。有人说,天目山是杭州这个天堂的“屋脊”,没有屋脊,天堂将不再成其为天堂。

“一旦天目山整个生态系统‘受伤’,它对杭嘉湖地区空气的调适能力会减弱,水源也会丧失纯净特征,那时最快受到影响的,将是附近的临安、安吉等地区,继而会连累杭嘉湖平原。”赵明水说。

当务之急从土壤“下手”

“治理难度在于,天目山酸雨不是本地催生的,而是外来的。因此只能通过技术手段,减轻或改变天目山区域酸雨的污染程度。”朱云峰说。专家在课题中建议,可以多点、多区域适量地在土壤中施加石灰,缓解天目山土壤的酸化。

对柳杉瘿瘤病,可以使用碱性杀菌剂,不仅有利于对病害的控制,还能调节当地受酸雨污染的环境。

对显露衰退迹象的柳杉古树,要进行松土、埋设地下通气管、挖沟施肥、叶面施肥、修复受损树体、设置保护围栏等措施,以减少对古树的干扰,使柳杉古树恢复生机。

 

中国园林网3月17日消息:天目山好像变老了,再也没以前那种精神了:树干很脆,冬天略下点雪,挂点雾凇,大树主干就断掉。连天目山引以为傲的古柳杉群,也频繁发病,奄奄一息。

谁摧残天目山得日渐憔悴?专家解释,酸雨危害严重。

天目山号称浙北“绿肺”,空气清新,环境一流,怎么会跟酸雨扯上关系?和它相比,杭甬温等城市工业发达,酸雨危害应该更严重,为什么偏偏是天目山遭殃?

奇怪的现象是:天目山的土壤,海拔越高,酸性越强。

而且近10年来,天目山酸雨危害正越来越严重。

在浙江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牵头下,各方面专家历时五年,才解开了这谜团。

天目山日渐憔悴

半山腰往上一点受灾最严重

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工赵明水,守护天目山已有20多年。谈起最近几年的变化,他有点儿伤心。

最显著的变化,出现在天目山保护区中心地带的开山老店处,在半山腰再往上一点。往年这时候,虽说绿叶还没冒尖,但掉光叶子的大树主干,奋力向上,有种挣扎着要出头的感觉。可这几年,赵明水再也找不到这样的感觉。

“现在的树干很脆,冬天略下点雪,略挂点雾凇,主干就断掉。你看,满山都是断枝,大树矮了一截,老态龙钟,一片荒凉。”走在山路上,赵明水语气沉重。

世界最大古柳杉群不断长瘤

变化,不仅仅如此。天目山最引以为傲的,是它的古柳杉群。

柳杉是我国特有植物,属国家一级保护树种,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保护区内有柳杉分布林4000多亩,其中胸径50厘米以上的柳杉2032株。绝大多数树龄在100年以上,千年老树数量也不少,是全世界最大的古柳杉群。

近十多年来,天目山古柳杉群逐渐呈衰退迹象。调查发现,柳杉瘿瘤病普遍发生,胸径50厘米以上的古柳杉,每棵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病,且逐年加重,将陆续死亡。

对环境敏感的云雾草消失了

“天目山环境变差,还有一个最典型的案例:云雾草逐渐消失了。”赵明水说。

云雾草,顾名思义是吸收云雾长大的。它是一种寄生植物,缠绕在高山中的大树树干上,对空气质量好坏特别敏感。10年前,天目山上只要有老树,就会有云雾草。可最近几年,云雾草已消失了。

另外,不论是珍稀植物羊角槭、天目木姜子、香果树,还是普通树种椎栗,都变得特别脆弱。动辄死亡,活下来的,也越来越没有精气神儿。

都是酸雨惹的祸

土壤海拔越高酸性越强

天目山到底怎么了?

五年前,天目山管理局会同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南京林业大学、浙江林学院和华东师范大学等多位专家,联合介入调查。《天目山古柳杉群衰退机理和综合调控技术研究》项目,于近日获得省林业系统科技兴林一等奖,这份课题报告揭示出这一切的变化,罪魁祸首是酸雨。

“专家发现一个奇怪现象:天目山的土壤,海拔越高,酸性越强。”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监测预报科科长朱云峰说,监测显示,天目山土壤的PH值总体较低,为3.86-5.97之间,并且存在层次性。表层土壤越浅层,酸性越强。

低海拔处层次之间PH值差异不显著,而在中高海拔处,表层土壤PH值显著低于深层土壤。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壤PH值逐渐降低,低海拔350米处土壤的PH值显著高于其他各海拔土壤。

赵明水说,一般而言,亚热带地区的土壤,海拔越低,土壤酸性越强。这跟热量有关系。天目山反其道而行跟酸雨有关。

天目山附近酸雨越来越强

环保部门的监测表明,天目山附近的雨水,酸性正越来越强。

专家采用天目山所在的临安市环境污染监测数据作为参照。临安距离天目山仅41公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说明天目山的污染状况。

临安是我国酸雨发生中心之一。1985年以来,降水的PH值为3.80-4.78,均低于5.6的酸雨标准,平均仅为4.32。并且,降水PH值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