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谁在北京的“肾”上“穿孔”?
2006-04-03
北京市顺义区有一个正在开盘的别墅楼盘,在销售手册中提出了颇吸引眼球的口号:“中国首个在湿地里种出的别墅”。

  别以为这是开发商为吸引买家故弄玄虚,在这一楼盘的项目区域内,还真的有方氏渠、夏县营等几块湿地。

  湿地因其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护动植物的独特功能,被称为“地球之肾”、“城市之肺”。但令人痛心的现实是,京郊湿地正大片走向消亡。北京市林业局公布的《北京湿地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称,北京市的湿地面积已大大缩小,湿地原有质地变坏,功能丧失,动植物数量急剧减少。

  人为的无节制开发,是造成城郊湿地环境恶化的主因。近年来,除了种植、放牧、旅游项目、工业污染对湿地的损害之外,大规模建别墅群,成为侵占湿地、破坏湿地环境的重要原因。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保护好所剩不多的湿地生态环境。现在的问题是,越来越多的开发商盯上了这些可怜的湿地,越来越多的别墅区填掉湿地拔地而起。有多少湿地就是这样在推土机的隆隆声中,在开发商“种别墅”、分金银的狂欢之中,永远逝去。

  湿地是一种公众资源,是一旦破坏就永难再生的珍稀资源,绝不是哪个部门能够以什么理由随意“批租”,也绝不是哪家公司能够随意买来圈占的。单单批评开发商挤占湿地是不够的,实际上许多开发项目政府批办的手续齐全。

  问责就要问那些批准建别墅的政府部门。面对京郊湿地不断被开发蚕食的现状,我们有理由高声一问:凭什么批准“在湿地里种别墅”?

  不可否认,在一些地方领导干部那里,科学发展观仍是口头上、纸面上的东西,实际工作中仍是满脑子的旧有发展模式。在他们眼里,只要能够招商引资,只要能够拉来项目,就是湿地都变成了“干地”又有什么大不了的?面对动辄占地千亩的新一轮城郊别墅热,面对蜂拥而来的开发商对城郊残山剩水的挤占狂潮,有关部门难道不应该严肃制止这种破坏型的开发吗?

  在湿地上“种别墅”,就像在“地球之肾”上闹穿孔、在“城市之肺”上“种结核”,这样的蠢事还是别干的好.

  □王学江(新华社记者)据新华社4月2日电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