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转山的藏民 |
梅里雪山,藏语中这座山名为卡瓦格博(Kawadgarbo),意为“白色雪山”。
海拔6740米的主峰卡瓦格博,也称太子峰,它的“妃子”———6054米的缅茨姆称为“神女峰”。1991年,中、日联合登山队17名队员,全部葬身梅里雪山海拔5100米三号营地的特大山难,使得这座藏族人心中的神山,蒙上了越发神秘的色彩。卡瓦格博,成为一座不可轻易攀登的“处女峰”。
十一月底去梅里雪山?疯了吧?
其实,我也不知道,这个时候,能否看到梅里雪山的日照金山?能否搭到“驴友”走进雨崩村,去神瀑、冰湖和大本营看看?梅里!梅里!彼时,梅里雪山就那样召唤着我。
11月28日下午四点,站在德钦县飞来寺香炉旁,对面的卡瓦格博山腰的积雪、山顶的凸岩、掠过的飞鹰,似乎触手可及。恍惚间觉得山并不高,自己也能登爬得到山顶的。那一瞬,明白了为何登山:因为山在那里。
进雨崩:靠近卡瓦格博的行走
藏族人崇拜的神山,即使在平时,也会有朝圣者前来转山。
卡瓦格博的转山线路分为内转和外转。“内转”是经澜沧江边的西当村翻山到雪山围绕的雨崩村,朝拜神瀑,再返回至明永村,朝拜冰川和太子庙的转经方式。梅里内转,现在已经成为许多徒步旅行者热衷的热门线路。因为时间有限,我选择了只去雨崩村。
11月30日六点半便起床,为着日照金山的那一瞬。大概七点半,卡瓦格博的山尖开始泛红、发亮,慢慢地,半个山体呈现出炫目的金黄色,只是三五秒钟,光色便明亮了起来,再也不复金山模样。
看过日照金山,便与昨晚才搭到的旅伴一同前往雨崩村。从飞来寺去雨崩,车只能开到西当温泉,进雨崩17公里的山路,只能徒步或骑马。我们选择了徒步。
走了才一个小时,脚就开始累了。好在山林葱郁遮阳蔽日,免去暴晒口干之难受。植被茂盛,也使得身在高原,却没什么高山反应。三个小时后,大约中午两点,我们到达3700米的那拉宗垭口。
爬上去,转过弯,被垭口的美色惊呆:路两边,满眼的五色经幡,在林间的光隙中飞舞,长长地望不到尽头,足足有一里地。穿越五色经幡路,又是一个惊呆:抬头便是神女峰!
又三个小时的下坡路,快下午五点终于到达雨崩上村。
神瀑:原始森林尽头听山的声音
一夜熟睡,脚痛缓解不少,前往雨崩下村的神瀑。早晨九点便与另一队“驴友”一同出发。
这一天来回24公里的路,基本是原始森林,路途较平坦,沿路会看到转山的藏民摆出的玛尼石堆、挂在林中树上或大石头上的佛珠、羊毛、风化的哈达。
神瀑在原始森林的尽头,也就是将军峰和五冠峰的山脚处。走近神瀑的那段路,算是这一天最难走的了,要连续上坡。山上,依然是经幡摇曳。冬天的神瀑,没有了巨大的水流,是冰冻的雪在岩壁上。偶尔,会有少量的雪从山顶上滚下来,站在那里,就可以听到山的声音了。
出雨崩村:沿高山峡谷走了10小时
为了不重复来时的路,我们最后一天选择了多走几公里,从雨崩下村走到尼农村出山。这条路,基本是小下坡的峡谷路,且一路山色是多彩。
溯江而行,山林里枯叶铺地。江水旁的树木红红黄黄绿绿的,正是北方深秋的色彩,在瓦蓝天空下,婀娜多姿。行走在只容一人过的山腰上,左边是山水、右边山涧里还是山水。
那天,走了10个小时的路出山。三天,“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虽然进出不易,可是,却有密到出现银河的星空、清晨现挤的新鲜的牦牛奶、纯朴的村民在那里等着你。
 |
■雪山下的经幡 |
特别提醒
1.卡瓦格博转山最佳时节为三月至十二月,只要不大雪封山都可以。内转一般三四天,外转一般10天到12天。
2.飞来寺客栈比较多,15元至300元不等。季候鸟酒吧有雪山内、外转地图提供。进山可提前约好司机,西当温泉接送150元/车。
3.内转山一路上都有小卖部,可以喝到热水、酥油茶,只需带一点高能食品路上吃就可以了。上、下雨崩都有当地人开的家庭旅馆,住宿条件一般,20元/人/晚,最好自己准备一个睡袋内胆或睡袋。
4.过了那拉宗垭口,手机就没有信号,村子里可以打长途电话。
5.在西当温泉、雨崩村、明永冰川都可以租到马匹、向导。50元-80元/匹。
 |
■雪山下的村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