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0-03-05 07:10:18 来源: 浙江日报
这个月起,杭州一些试点小区将率先开展垃圾分类。采访中,大家对“重启”垃圾分类都有想说的话,记者听到了不同的声音。
清扫工人:
分类箱要真的用起来
在延安路龙翔桥一带工作的清扫工人陈秀红和戴家花回忆说,杭州街头曾流行过双筒的分类果壳箱,一黄一绿两个筒并排立在一起。黄的写着“可回收垃圾”,绿的标示着“不可回收垃圾”。
“分类果壳箱从一开始放出来到现在,没什么作用。”两人都摇摇头。“很少有人会把垃圾分类扔的,他们从哪个方向走过来,就扔进哪个方向的筒里。”
现在,杭州又要开始搞垃圾分类了,她们希望不要再走老路,让分类垃圾桶成虚设。
环保人士:
有困难不后退
环保爱好人士刘先生说,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从卫生角度看是100分,而从环保角度看是不及格,因为正是我们把垃圾混扔在一起,可回收不可回收的垃圾都只好被送去填埋和焚烧,其结果是占地、污染与耗竭资源。
根据杭州相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2009年,杭州共清运垃圾约230万多吨,其中40%焚烧,60%实施填埋。“这其实是一种很大的浪费。”
杭州是全国最早的8个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可以追溯到1999年,但是,杭州在这条路上逡巡了数年,困难不少。
垃圾分类是个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能培养起一种意识也是成功,贵在坚持。
市民:
我家难道要放4个垃圾桶!
在建南小区,对于试点垃圾分类,住户徐女士表示会全力配合,可她却不放心自己的判断,“每个种类分得很细,我也会在扔垃圾时对照操作。但万一我扔错了怎么办?”
采访中,怕扔错的住户还真不少。
“我也怕扔错。现在看看分类很详细,但还不能囊括所有家庭垃圾种类。遇到问题时,我们该怎么办?”绿园小区的谢先生问。一些居民还担心。“原来一个垃圾袋能解决一天的所有垃圾。垃圾分类后,每天最起码2只,考究些还得4只,垃圾分类是为减少垃圾,可垃圾袋多了,也是变相地增加垃圾量。”清水公寓住户章先生担忧地说。
垃圾分类后,不仅住户丢垃圾麻烦了,垃圾运输、处置环节,同样需要分类。这样一来,垃圾处置成本提高了。这些费用,会不会摊到住户身上?这也是一些住户担心的事情。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