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1月21日 05:55:10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浙江在线01月21日讯 据《今日早报》报道 在台州市路桥区新桥镇的一些村庄,有村民私自把自己的农保耕地租借给废旧塑料加工者,用以堆放回收来的废旧塑料。
走进这些村子,沿村道的耕地上,废旧塑料堆积成山,脏乱不堪。空气中还弥漫着拆解、焚烧塑料所散发出的难闻气味。
这种举动既违背了国家有关土地政策,又造成了环境污染,后患无穷。近日,记者赴路桥区新桥镇相关村庄进行调查。
耕地上废塑料堆积如山
走在新桥镇田际村附近的村道上,一股塑料焚烧的臭味扑鼻而来,视野所及之处是一片废旧塑料的海洋。
这些废弃的塑料制品从各地收来,很多是来自国外的洋垃圾,经拆解后,运送到这里,再按材质和颜色,进行分解和分类,最后才卖给附近的塑料厂作为原料,用来加工塑料颗粒。
记者从当地居民那里了解到,在新桥有很多加工制造塑料颗粒的厂家,需求量非常大。“用废旧塑料当原料,能节省大量生产成本。”一位从事塑料颗粒生产的业主告诉记者。
租金大大高于种地收入
由于废塑堆放很占地方,许多贩卖商就在厂家附近的村子大面积租用土地用来堆放。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反映,堆放地基本上都是农耕地,这种私租耕地的情况已经持续10多年了。“不用经过管理部门的同意,废品贩子只要和村民个人谈妥价钱,就可以在这里租下一片土地。”
在一户村民家门口,挂着“土地出租”的牌子。主人说,他们家有1.5亩地,通常一年租金有1.2万元,如果用来种粮食,年收入不过2000元。
“如果租了你的地,村委会到时候来管怎么办?”记者问。该村民说:“村委会不会的。这块地并没有被国家征收。”
靠马路的耕地被废塑吞噬
记者绕着村道走了一大圈,发现村道两旁的耕地几乎全都成了废塑的天下。当地一名村民告诉记者,他家的耕地靠着村道,本来不想租给那些人堆塑料,但是周围几块耕地通通出租了,他的地夹在中间,就是想种地也没地方引水,无奈之下只好出租。
在田际村承包土地的菜农老杨告诉记者,他原先租种的菜地有一部分是靠着马路的,一年前被一群安徽人租去做塑料拆解生意了。“我的出价比不上他们啊!”老杨说,“真是可惜了那块地。种菜的地是越种越肥沃,而做过塑料拆解场的耕地,基本上很长一段时间内,连草都不会长。”
讽刺的是,在村道边常常可见一些宣传标语,比如“禁止随意拆解固体废弃物”、“保护农耕地”等等。有的横幅甚至就挂在拆解场门口,横幅下是工人们拆解废塑的场景。
生活环境恶化危及村民
村民介绍,自从“垃圾山”落户村里后,环境越来越糟糕。由于土地监管失控,新桥附近村庄的环保隐忧已慢慢凸显出来。
首先是污水问题。废旧塑料的清洗过程会产生很多污水,因为没有排污设施,污水直接排放在农田里。
其次,生产塑料颗粒时会产生刺鼻的废气,而有些废塑原料本身气味就大,拆解现场往往弥漫着一股难闻的塑料气味。
另外,那些经拆解后的电路板直接堆放在露天。环保人士表示,电路板中含有重金属物质,会对当地的土壤和水质形成污染。
附近医护人员也有反映,村民们的体质正逐渐变差,目前他们所接触到的很大一部分病症,就是因为塑料拆解的污染所造成的。
台州市环保局信息中心表示,大量废旧塑料长期堆积,会使土地板结,影响土壤的质量。而且掉入土壤中的塑料很难分解。
涉及民生产业处理棘手
一位村干部表示,他们村正准备让那些塑料拆解场从村子里搬出去。“但是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事情。”他说,“废旧塑料拆解给村里带来的危害,我们都看到了,我们也在努力做工作,设计一个切实有效的方案,让他们从这里搬走。”
记者电话连线了新桥镇国土资源所,一位姓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一现象已成为新桥镇的一个社会问题。因为当地大部分居民以塑料产业为生,所以处理起来就比较棘手。
林表示,这些年来相关政府部门一直在努力解决中,市里还为此设立过专项资金。“前几年我们花大力气清理过一次,但是后来还是死灰复燃了。有的跟我们玩捉迷藏,执法人员一来,他们就转移了,执法人员一走,他们又开工了,处理起来很有难度。不过,一旦发现有人破坏耕地,我们就会进行严厉打击。”
最后,林表示,他们正在规划,打算在明年建造一个专门用于废旧塑料拆解的场所,将散乱的分解场集中到一起。这样既能保护和改善本地区的环境,又不破坏当地的民生产业。但拆解场何时能完工投入使用,他说目前还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