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1月06日 08:11:12 来源:沈阳晚报
镜头一:早上8时15分,冬日的太阳才懒洋洋地爬到树梢,几十只喜鹊蹲在枝头,肥肥的身体蜷缩在一起像大皮球。人走过去,它们一动不动。松鼠撅着屁股在树上和同伴相互玩尾巴,一点儿都不为食物着急。
镜头二:早上8时45分,一位70多岁的大娘用浑厚的嗓音呼喊“开饭啦!”顿时,空中响起叽叽喳喳的叫声,四面八方的喜鹊像箭一样冲到距北陵西门300米的地方,近十只松鼠也应约到来。这时,十几双拿着花生的手伸出来,小东西排成队到手中取食。一棵树下,一位老汉和几名来运动的女孩子从怀兜里掏出橘子等水果,一瓣一瓣剥好,放在雪地上,供吃完食物的喜鹊、松鼠们使用“饭后甜点”。
老两口,男的管喜鹊女的管松鼠
这位每天都喊喜鹊和松鼠吃饭的大娘,连续到北陵为动物保“胃”已经2年了,算是这个动物护“胃”队的队长。昨天早上,她带来了四个肉馅包子、一袋花生。8点45分,她喊完口号之后,和老伴分开,她坐在道边的板凳上盘腿喂松鼠花生,老伴到十米远的树下喂喜鹊包子。
她刚坐到木凳子,一群松鼠就蹦到她的腿上,一个接一个地把长着四个小手指头的爪子搭在她的手上,抱起一个花生豆到旁边啃食,非常有秩序。突然,老人大喊一声,“呀,我大孙子来了。”并递上两粒花生豆。记者定睛一看,原来是个只有一个耳朵的小松鼠。小松鼠也似乎听明白了老人的呼喊,立刻绕着她跳,之后拿着花生豆在老人怀里吃。黑色的小手把花生豆送到嘴边,只听咔嚓咔嚓的声音,两大粒花生豆就没了。这时小东西停下来,用眼睛瞅瞅老人,又把屁股撅起来摇摇尾巴,仿佛是伸手在要东西。老人会心地笑了,又递上一粒。小家伙接过之后,又是一顿猛吃。
两年喂食源于一只叫“耳朵”的英雄
“来喂松鼠,其实都是为了这个小东西。”原来,两年前的昨天,也是个雪覆大地的日子,“耳朵”(老两口给缺耳松鼠起的名字)是一个正常的小松鼠,有两只耳朵。那时北陵一到冬天,动物吃的东西很少。小松鼠一找到点食物就埋到雪堆里存储,但等小松鼠一离开,喜鹊就下来找松鼠藏起来的储物,并偷吃掉。
那天,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耳朵”的身上,但用大娘的话说耳朵很执著很勇敢,看见一只喜鹊抢食,它就上去守护食物。小东西虽然没喜鹊大,但拼力反抗,最后把喜鹊的羽毛都挠掉了几根。眼瞅要胜利了,这只喜鹊一声嚎叫,又引来三四只喜鹊,把小松鼠的一只耳朵给啄掉了。不过就这样,小家伙也没认输,这种劲儿也吓跑了这些肇事喜鹊。
目睹了为争夺食物,松鼠一只耳朵生生被拽了下来的大娘,心疼得哭了,当时就决定要和老伴以后天天来给这些松鼠、喜鹊喂食。都吃饱了,也就免得再发生耳朵的惨剧。
队伍不断壮大,他们给喜鹊坐月子
这一坚持,就是两年,每天大娘都拿着早上新蒸的包子和花生来北陵,并掌握出一定规律:喜鹊爱吃包子,猪肉馅、白菜馅的都喜欢吃,但是不爱吃韭菜馅的;松鼠爱吃花生,糕点喜欢吃五元一斤的,三四元一斤的碰都不碰。而松鼠和喜鹊已经习惯了每天早上八点半到九点固定就餐的生活,不会再为了一粒花生米浴血奋战。
“现在身体没有以前好了,每天走不太动,得倒两趟公交车来。”不过,让大娘开心的是,从两年前她开始喂“耳朵”开始,很多人开始来帮她,并不知不觉地组成一支保护动物胃口的队伍,大部分来北陵晨练的人都带各种食物来,而且都是从超市买来的上好的大米、花生等等。这时,身后来了一个红衣女子。“呀!姑娘,你来了。”这个正掏兜拿花生的女子也亲切地回应。
大娘高兴地告诉记者,“看,这也是我们的成员之一,我们这支队伍都不知道对方的名字,但是很记得面孔,因为大家每天都来这里喂松鼠和喜鹊。她五十多岁了,脑血栓,但也坚持不懈。”
“你看见这个喜鹊窝没?”笑后,大娘指着头顶一只喜鹊巢穴,“去年,我们看见母喜鹊在上面抱窝,没食吃,就合计人类坐月子都爱吃酸菜,那它们也一定喜欢。结果,包了一堆酸菜馅包子,把母喜鹊喂得肥肥的,小喜鹊也不错。”
记者 邓丽婧 见习记者 闻达 王勇 摄影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