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母亲河”有救吗?
2009-12-29

2009年12月25日 06:37  来源:广西新闻网-南国今报

  柳州竹鹅溪综合整治工程还没有结束,网友“追梦旅程”就开始了他的追梦之旅。他骑自行车沿着竹鹅溪上行,一路寻找溪流的污染源,拍下大量照片,近日,记者一行沿着网友的脚步继续上行,直至找到清水。

  网友发帖引起关注

  对于柳州市民而言,竹鹅溪这几年可谓是一条“龙须沟”——一溪黑水穿城而过直达柳江边。然而,这一溪黑水究竟从何而来?近日,红豆今网论坛的豆友“追梦旅程”对此进行了一番探讨。

  “追梦旅程”在沿溪上行后发帖说:

  趁今天休息,我骑自行车沿竹鹅溪而上,看看污染源究竟来自何处。从城站路的“新风桥”出发,看到这里排污口并没有污水流出来,继续往上游行走了3公里,一直到造纸厂小桥,几十个排污口都非常干爽。终于,在位于张公岭附近的柳邕三区小桥处,见到这个散发恶臭的污水口,在张公岭橡胶坝,截流污水之后下游排污口依旧大量排放,如今没有任何施工人员,请问这个“半拉子”工程何时恢复施工?

  该帖发出后迅速成为论坛热帖。许多网友提出,应该继续往上游走走,看看竹鹅溪是否已经全部被污染,而污染源又有哪些。

  连日来,今报记者根据“追梦旅程”帖中的描述,对竹鹅溪展开了一次彻底地“溯溪”。

  第一站:竹鹅溪闸口 污水粘稠

  竹鹅溪闸口位于柳州市中心红光大桥南桥头以西,这里是竹鹅溪的最下游,一道坚实的闸门把溪水与柳江完全隔绝,闸上是一排牛杂店。

  闸口里是竹鹅溪泵站,这里的溪水呈粘稠状的泥褐色,散发着一股奇怪的臭味,不时有一两个大气泡从溪底翻涌而出,在水面上鼓起一团团深黑色的印痕。泵站的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大水泵将污浊的溪水抽起,通过污水管道输送到龙泉山污水处理厂。

  第二站:新风桥下 粘稠渐稀

  新风桥便是豆友“追梦旅程”的起始点,然而,从护坡走下来,竹鹅溪由于处于枯水季节,水流缓慢,不少污泥沉淀下来,抬高了河床。一些污泥已经高出水面,长出几簇青草。一阵风吹来,能闻到一阵臭气。这里的污水不如闸口处那样粘稠,但水色漆黑。

  第三站:造纸厂小桥 未见排污

  上行至造纸厂小桥,几位在附近居住的老人说,十多年前,这里没有柳树,河滩上的乱石滩走起来也没有如今的水泥路那样通达。但那时的清水变成了如今的黑水。

  从河岸上看下来,能见到沿路大大小小十来处排水口,但都没有排出污水。附近居民说,如今周围的排污口已经很少启动。

  第四站:橡胶坝 坝体乌黑

  再向上游,是一条柳邕三区的小桥。在这里,“追梦旅程”发现了第一处排污口。当记者来到这里时,这些排污口并未进行排污。

  张公岭溪段的橡胶坝上,黑色的污水甚至将一部分“橡胶坝”染成黑色。坝上拦截着上游飘来的水葫芦,这些总是与污染共生的植物,在这里开始变得常见起来。

  第五站:水泥高坝 黑水瀑布

  在铁路桥的下游300米左右,便是目前竹鹅溪治理工程的最上游,在这里,人工筑起了一道水泥高坝,大坝的北侧被挖开一个豁口,上游的黑水顺着豁口流下来,形成一条巨大的黑色瀑布。瀑布激起的水汽中泛着一股刺激性气味。

  第六站:铁路桥以西 排污明显

  过了水泥高坝后,沿溪已不再是人工修建的堤岸,而是竹鹅溪原有的河床。穿过几道铁路桥后,竹鹅溪的南岸便是一个机器声隆隆的工厂,一条排污沟直通溪边,沟里排出的水呈稀泥状。

  这里的水葫芦比起下游要茂盛很多,有时会连成一整片。这些水葫芦的叶片大多有手掌大小,和浮萍混在一起几乎遮掩了所有水面。而零星露出的水面则呈现出一片乌黑。

  第七站:支流交汇处 水体渐清

  从铁路桥溪段继续上行,来到了新通车的柳工大道附近,在这里,竹鹅溪分成了两条支流,一条南支,一条北支。

  在支流交汇处的下游,也有一道水泥坝,水流在这里被拦截沉淀,水质已经没有那么乌黑,已经可以依稀看见水体有一定的能见度,水浅的地方可以看见水底的样貌。附近牛扒村的村民说,在丰水期,上游来水增多,水质会更好一些。

  第八站:柳工大道两侧 水体两重天

  沿南支流往上游走,记者遇到了一位正在溪里拦网捕鱼的村民,他告诉记者,在几年前,这里不会有鱼,但现在已偶尔能有所收获。但有时上游的工厂仍会排污,届时溪水又会变得又黑又臭好几天。

  在柳工大道的东侧,南支的水仍显混浊,而在大道的西侧,小溪则已是一派涓涓清流的景象。与下游的黑水相比,宛如世外桃源。

  而北支的情况则仍不容乐观,即便是在大道以西,一大片水葫芦展现在面前,一眼望不到边。

  第九站:石烂桥头 终见清水

  对于竹鹅溪而言,北支才是其主渠。沿溪上溯,沿路有好几家工厂,溪床里则尽是一眼看不到头的水葫芦,看着这些连绵不绝的植物,让人不寒而栗。

  一直上行到石烂路的公路桥头,水葫芦总算消失了。在桥的上游,又是一道水泥高坝。坝上,虽然水质不如南支般清澈见底,但也足以让人从岸边尽览水底。

  相关部门:治理尚未完工

  经过这长达十多公里的“溯溪”,记者发现,竹鹅溪的污染源主要集中在中游,尤其是铁路桥至石烂桥一段,污染明显。但在采访中记者也发现,随着整治工程的推进,附近居民依然对这条“第二母亲河”充满了期望。

  在网上,豆友们议论得最多的是——竹鹅溪已经投入了十多亿元进行治理,为什么溪水还那么黑?

  对此,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目前,竹鹅溪截污治理工程并没有全部完工,因此,竹鹅溪目前尚不能够将全部的污水截流,竹鹅溪要重回当年的清澈水体尚需几年时间。(记者许如君 唐绍怡 见习记者刘凯)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