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甩掉“雾都”帽迈步向宜居
2009-12-28

   12月20日下午1点,江北国际机场。从广州飞抵重庆的投资商何润明经过候机大厅时,被电子屏上显示的一则消息吸引:重庆今年“蓝天”数已达300天,与去年同比增加10天。

    走出候机大厅,看看飘着片片白云的蓝天,路边郁郁葱葱的树木,脚下干净整洁的道路,何润明大为感慨:重庆,他曾于上世纪90年代初来过的城市,如今已经完全变了模样。

    事实正像何润明看到的一样,在全市经济步入“快车道”的同时,我市今年继续实施“蓝天、碧水、绿地、宁静”环保“四大行动”,控制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开展次级河流整治,让更多的蓝天碧水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里,环境保护为这座年轻的直辖市注入了新的成长活力。

    300个“蓝天”不再是梦想

    “老头子,把你的白衬衣换下来,都穿了两天了。”

    “没得事,现在空气质量好了,穿一个星期都没问题。”

    昨日上午,在渝中区通远门,记者听到刘成贵老两口的对话,颇为有趣。

    刘成贵老人已经在主城区生活了近70年,在他的记忆里,以前每年至少有100天雾蒙蒙的,人走在大街上也常打喷嚏。

    重庆两江环抱,水气弥漫易生雾,在工业化时代之前,山城云缠雾绕恍若仙境。但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城市工业迅速发展,排放的大量废气和煤烟粉尘与雾气混合,生成黄褐色浓雾,常罩在城市上空久久难散。>>>>>>阅读全文

  碧波荡漾惠泽山城

    上个周末的早晨,虽然气温只有6℃,家住储奇门的杨有贵依然一如既往地来到长滨路,做了一番热身活动后,扑地跳进了长江开始冬泳。

    今年已经65岁的杨有贵,一直住在长江边上。谈到对长江的感情,他说,“小时候,夏天最喜欢的事,便是和伙伴们一起在长江或嘉陵江去游泳。那时候,长江水不像现在这样浊,嘉陵江的水也比现在的还要清。”到了改革开放之初,嘉陵江、长江被两岸企业污染得不成样子。从造纸厂、钢厂、化工厂等企业伸出的上百排污管直排两江。很长一段时间,造纸厂废水在江面形成泡沫,从嘉陵江华新街处绵延千米,直到朝天门两江汇合处。喜欢游泳的人们都不愿意下水了。>>>>>>阅读全文

    “雾都”向宜居城市转变

    经过一个多月的考察和比较,上个周末,家住沙坪坝区的陈双全和老伴终于决定“下叉”———在北部新区购置一套90多平方米的房子用于养老。

    从原本的想“逃离”这座城市,到决定在重庆颐养天年,今年60出头的陈双全对重庆这些年来环境的变化感触颇深。

    20多年前,杨双全从青藏高原部队转业来到我市环保部门上班。“青藏高原天蓝蓝、水清澈见底、空气清新宜人,就像是人间的天堂。而当时的重庆就太糟糕了。”初来乍到的他,完全无法适应重庆灰蒙蒙的天空和漫天的扬尘,“那时候,在街上走一个小时,三天里吐出来的痰都是黑的。”>>>>>>阅读全文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