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腿子
2009-12-22

“跳龙门”,上大学,拔出“泥腿子”成为“第一代市民”,是众多农村孩子的美好憧憬,也是含辛茹苦的农村家长们对子女的期望。然而在高房价的背景下,不少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却承受着巨大的买房压力,处境非常尴尬。

    “进城满怀喜悦,买房全家返贫!”在山东省青岛市一家公司供职的顾小琴叹气说,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及其家庭的经济实力普遍较弱,加上就业难、生活负担重等因素影响,高房价已成为农村籍大学毕业生融入城市的最大障碍。

    少拖累父母就是孝顺

    “我们着急买房,主要是房价涨个没完,担心以后更买不起!”谈起买房的初衷,刚结婚不久的顾小琴说。

    28岁的顾小琴老家在江苏省南通市的农村,2004年从中国海洋大学毕业后,与男朋友一起留在了青岛工作。去年8月,在各自父母的支持下,她与男友“集资”,在相对偏远的四方区买了套93平方米的住房。

    “之前,每月600元租了一间房住,生活倒能凑合,但一下班屋里除了人就是墙,确实很不方便。”顾小琴说,由于离青岛市主城区远,所买的房子周边环境不太好,但每平方米价格依旧高达5800多元。如果在主城区,每平方米售价8000元以下的房子基本没有。>>>>>>阅读全文

 

 

 

    有了房住没了“幸福指数”

    啃父母、节衣缩食……高房价压力下,部分“第一代市民”为了生活,可谓绞尽脑汁。

    老家在潍坊市农村的朱建成,现年31岁,尽管他和妻子每月的收入接近5000元,却一直坚持租房住。他说:“青岛市的房价相对较高,与自己一样新进城的农村子弟大多处在夹心层,想买房就得把青春廉价‘当’给开发商,往往是有了房子没了‘幸福指数’,并且还会让父母背上经济、精神包袱。”

    34岁的布合,也是内蒙古巴林右旗走出的“农村娃”,2004年研究生毕业后,他进入呼和浩特市将军衙署博物院工作,五个月前妻子刚生了孩子。布合说,为了孩子出生后能落户,2007年底他为了出生的孩子落户,咬牙买了一套66平方米的二手房,但也为此花光了3万元积蓄,欠了同学4.5万元债,并且背了10.5万元银行贷款。>>>>>>阅读全文

 

 

 

    住房保障应有一份

    农民家庭收入低、底子薄,因此白手起家甚至负债起家的“第一代市民”较多。部分农村籍大学毕业生认为,有份安稳工作的生存状态都是如此,对无固定工作的农村籍大学毕业生而言,又如何在城市扎根?

    青岛大学社会学系主任赵新彦等专家分析说,与农民工不同,农村籍大学生承载着众多农民家庭的希望。他们的发展状况,相当程度上支撑着9亿农民的发展信心,也检验着一个社会的公平、开放、和谐程度。高房价对“第一代市民”的挤压效应,不仅会打击农民进城的积极性,对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社会发育也非常不利。>>>>>>阅读全文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