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身上挖潜“减排”
2009-12-18

2009年12月18日 07:55   来源:人民日报   白兰

   一提到澳大利亚,人们便想到那是一个“骑在羊背上的国家”,该国牛羊之多,由此可以想见。77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放牧着1.2亿头牛羊,扳着手指算一算,2200万喜唱牧歌的澳大利亚人,每人要“骑”多少只牛或羊?

    牛羊多,牧地宽,气候宜,环境佳,驱车郊外,随处可见黄黄白白的牛羊,散布在青翠诱人、如丝如毯的草地上,像星,似月,仿佛吹一口气便可开出大朵大朵的花。“风吹草低见牛羊”之景固然如诗如画,但这诗情画意的背后,竟有着一种不可回避的现代尴尬,即牛羊们打嗝、放屁所排放的甲烷数量,竟占整个澳大利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12%,为该国第三大温室气体排放源。

    “人不能不吃肉,但也不能不减排……”为了防止全球变暖,今年初,澳大利亚政府投入2680万美元,以研究妙方“克制”牛羊们打嗝、放屁,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这些“妙方”包括改变牲畜的饮食习惯、通过生物或化学方法控制牲畜胃中细菌种类数量,以及运用基因技术选择性饲养等等。据称,在悉尼的某个实验场地,科学家们正在研究某种可让羊少排甲烷的基因,进而培育出低排放羊。目前澳大利亚约有8000万只羊,如果在10年内能使羊群排放量减少10%到15%,那将是功德无量之事。

    也许是受“动物减排”观念的影响,一天,笔者路过寓所附近某中学的实验牧场时,不禁驻足观赏那些平时熟视无睹的牛、羊、马:“这些‘喜羊羊’如此可爱,怎会是温室气体排放大户?” 心里正嘀咕着,一位戴金丝眼镜、正在放牧的“牧工”走了过来:“别小看这些‘喜羊羊’,它们反刍排出的甲烷,导致暖化的能力竟是二氧化碳的17倍……”他说他和学生们曾近距离观察了数十只羊,发现它们虽然“同吃一锅饭”,但其打嗝、放屁排出的甲烷却有着天壤之别,一半低于平均数,一半超出平均数。“由此可见,科学家们要培育出低排放羊,不是不可能!”说到这里,“牧工”兴奋地搓了搓手。虽然我不太懂那些略显生涩的科学数据,却不能不为学校的“环保减排从少年抓起”击节叫好。

    牛、羊、马都生活在人们的眼皮底下,要控制其温室气体排放相对容易,但要控制那些在野外自由自在地跳跃奔跑的袋鼠们的气体排放却绝非易事。澳大利亚有5700万只袋鼠,数量差不多是人口的3倍,以下这道数学题,想必小学生也能解开:“3倍于人口的袋鼠,其温室气体排放量该是多少?”不过,“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澳大利亚气候专家们自有对策:建议人们多吃袋鼠肉。谁知这个建议一提出竟引起舆论大哗:“袋鼠是澳大利亚的国宝和象征,怎能变成盘中餐?”“袋鼠的数量即使需要控制,也只能采取避孕的方法来解决……”

    论战归论战,袋鼠数量过多给环境造成的沉重负担却是不争的事实,于是,澳大利亚政府逐渐允许猎杀部分品种的袋鼠,红红的、味道类似牛肉的袋鼠肉也开始摆上了超市的货架。  

    不知是学校的动物“减排”教育起了作用,还是袋鼠肉真的美味无比?我家隔壁的华裔孩子泽西竟成了袋鼠肉的忠实“饕客”,但凡妈妈问:“明天咱家吃什么?”泽西总要举手倡议:“袋鼠肉!”

来源:中国经济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