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时空 2009-12-14 08:09:02
10月16日至28日,第十一届全运会在山东举行。淄博作为承办城市之一,用蓝天白云和清爽的空气向世人展示了一个老工业城市的全新形象。据市环境监测中心统计,全运会期间环境空气质量全部达到二级以上,与去年同期相比PM10和SO2污染指数分别下降10.5%、39.3%。
如此好的天气,首先来自于我市为保障全运会期间空气质量所采取的有力措施:关停高污染企业43家,限产企业18家,加强道路扬尘、建筑工地扬尘控制。当然也有赖于“秋高气爽”的季节因素,但更为重要的,是我市几年来对环保工作持续不懈地努力,尤其是2009年开始的以改善空气质量为目标的“一号工程”,为淄博市民享受蓝天白云的清新感觉提供了保障。
一号工程:
摧枯拉朽的环保风暴
6月23日,淄川区双杨镇,随着淄博贤禄瓦厂的窑炉在铲土机的轰鸣声中土崩瓦解,全区120个砖瓦企业走向了命运的终点。砖瓦企业管理粗放,工艺落后,不仅占用了大量耕地,还造成了粉尘、烟尘、废气污染,对全区空气环境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这是淄川区所以痛下决心取缔砖瓦企业的根由。
淄川区取缔砖瓦企业,只是我市“一号工程”这篇大文章的一个段落。2008年12月30日,我市召开全市深度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动员大会,提出通过治理,从2009年7月1日起,使影响我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明显下降,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深度治理大气污染,也被称为2009年的“一号工程”。
2009年全年,我市环保投入达20亿元,整治污染企业2200多家,关停各类土小企业1250家。由此带来的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十分明显:1-11月份良好天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1.2%。二氧化硫和PM10平均浓度分别下降34.2%、11%。
环保卫士:
“5 2”、“白加黑”
环境的改善,离不开环保人辛勤而艰苦的劳动。“5 2”、“白加黑”,环保人经常用这样两个自造的词来形容他们的工作。如果你有机会走近他们,了解他们,就知道这样的形容并不夸张。
12月8日晚,记者得到这样一个机会。21时,记者来到位于张店区南定镇的一家建陶厂,市环保局基金处芦松柏副处长正带着尾气管理科的工作人员在这里进行执法检查,他们的工作是检查厂门口有没有车辆冲洗设备、物料车有没有篷盖。芦松柏告诉记者,按照分工,基金处分若干个小组分别负责白天和夜间的执法检查,这样的检查,已经成为常态。
11时许,记者来到新华药厂。监察支队的赵长义所在的巡查组正巡查到这里,他打开一个阀门,用酸碱度试纸去接从管子中流出来的液体,试纸一下就变成了深色。他告诉记者,管子里的是碱性液体,用来吸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试纸变成深色,说明碱液是正常的,否则就要及时更换。赵长义值的是下半夜的班,从23点开始,到第二天8点半,另一个巡查组接班了,他们才能回家。
冬日的深夜,寒气袭人。在寂静的街头,在轰鸣的厂区,环保卫士正履行着那份沉甸甸的责任。(袁一军 杜玉玮 王新军 于萌)
来源:齐鲁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