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发现棕色熊猫幼仔
2009-11-09

2009年11月09日02:46  华商网-华商报

佛坪自然保护区发现棕色大熊猫幼仔 通讯员 梁启慧 摄

  “棕宝宝”档案

  ■年龄:约一个半月到两个月

  ■体重:约两公斤

  ■状况:尚不能睁眼和独立行走

  ■妈妈毛色:黑白分明

  本报汉中讯(记者卫晓宁)佛坪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科技人员近日巡山时,发现了一只罕见的棕色大熊猫幼仔。据介绍,这是有科学记载以来世界上发现的第五只棕色大熊猫。

  幼仔是棕色 妈妈黑白分明

  据佛坪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梁启慧介绍,这只棕色大熊猫幼仔是在保护区内大熊猫分布的核心地带三官庙地区被发现的,时间是11月1日中午1时左右。当时,梁启慧正跟另外4名工作人员例行巡山,当在竹丛中发现这只幼仔时,发现大熊猫身上通常生长黑色毛的部位,它却长着棕色的毛。这是一只棕色大熊猫!工作人员立即把这一发现向管理局的领导汇报。

  而令人惊奇的是,在这只幼仔的周围,科技人员发现了一直在觅食和监护它的妈妈,大熊猫妈妈身上的毛却是黑白分明。“这是有科学记载以来所发现的第五只棕色大熊猫,也是佛坪自然保护区发现的第四只。”梁启慧说。

  为什么会出现棕色大熊猫

  梁启慧说:“关于棕色大熊猫的成因,科学界尚无定论,目前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是返祖说;一种是遗传说。返祖说是认为棕色毛色是一种原始的性状;遗传说认为它是隐性基因的纯合所致。”

  它们这样被发现

  ■有科学记载以来世界上第一只棕色大熊猫,1985年发现于佛坪自然保护区大古坪村,当时它身患重病,经全力抢救,成活后寄养在西安动物园,取名“丹丹”。

  “丹丹”在西安动物园共繁殖两胎,第一胎产两仔,其中一只生下来就水肿死亡,另一只仅存活两天。1989年,“丹丹”又产下一只正常的黑白大熊猫,取名“秦秦”。“丹丹”于2000年被癌症夺去了生命,“秦秦”成了“丹丹”惟一可以延续的血脉。但不幸的是“秦秦”没有留下儿女,就于2006年11月23日暴病死亡。“丹丹”的标本现存于佛坪自然保护区。

  ■第二只棕色大熊猫是1990年2月佛坪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在该区三官庙地区考察时发现的,它是一只成年大熊猫,但当工作人员试图再靠近观察时,它迅速消失在茫茫的竹海之中,再未出现。

  ■第三只棕色大熊猫是梁启慧于1991年6月在佛坪自然保护区光头山考察时发现的。同时发现的还有1只黑白色的成年大熊猫。黑白色成年大熊猫约75公斤,棕色大熊猫约15公斤左右,它们一前一后在海拔2600多米的南坡松花竹林中活动,被判断是母子关系。

  ■第四只棕色大熊猫是1992年在佛坪周边的长青保护区发现的。

  目击者讲述

  发现它时,它正躺卧着。虽然只有约一个半月到两个月龄,体重约两公斤,尚不能睁眼和独立行走,但它的感觉能力极强,当有人试图靠近时,它就会发出尖利的叫声。

  小资料

  佛坪自然保护区

  佛坪自然保护区是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约为35000公顷,目前公布的约有65至70只大熊猫生活在保护区内。

  “丹丹”是世界上发现的首只棕色大熊猫,它的孩子“秦秦”是正常的黑白大熊猫。为什么会成棕色,尚无定论。有人认为是返祖,有人认为是遗传 本报资料图片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