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冰原的冰原猎人(组图)
2006-03-30
 

    过去几十年间,格陵兰的气温上升,而岛上面积广阔的冰被也正快速融化。没有了海冰,没有了海象和其它动物,北极的传统生活很快就会崩解。这些以打猎维生的人们会有未来吗?

    延斯丹尼尔森跪在狗拉雪橇上,雪橇在一片闪着光芒的冰原上颠簸前进。“赫阔,赫阔!”他吆喝着,“往左,往左!”“阿楚克,阿楚克!往右,往右!”吆喝声里透着一股紧迫感。拉着雪橇的15只狗小心翼翼地在未结冰的海面和晶莹剔透的冰脊间寻找前进的道路。尽管3月下旬依然冷得刺骨,冰盘却已经解冻碎裂,冰上旅行变得异常危险。

    正常的冬天里,格陵兰西北部会在9月开始结冰,直到次年6月融化。但过去几年里,每年只有三到四周时间冰层是坚固的,打猎也较有收获。“以前,这里的海冰有一公尺厚”延斯说,“现在却只有10公分。”延斯身材魁梧得像头熊,却有一张面容和善的娃娃脸,以及一流的头脑。他今年45岁,是杜里村的猎人。杜里村位于北纬77度,约有650位村民;他们沿着山坡建造色彩艳丽的房子,俯瞰着一个峡湾。延斯的连襟马马鲁特·克里斯蒂安森、盖迪翁·克里斯蒂安森和托比亚斯·丹尼尔森也都有自己的狗队和雪橇,他们正要和延斯一起到史密斯海峡冰缘寻猎海象,这是冰原猎人自古以来的传统。除了要喂养57只狗,延斯还有一大家子要照顾;这一趟他得打好几只海象,才能有肉带回家。

    在屠宰了一头海象之后,盖迪翁·克里斯蒂安森身上那件北极熊毛皮裤几乎还是一尘不染。格陵兰猎人使用斧锤、剥皮刀或鱼叉等等工具时,下手精准俐落。进行春猎时,克里斯蒂安森和其它四名跟着他的猎人沿着格陵兰北方旅行、穿越结冰的海洋的时候所利用的,是好几个世纪流传下来的求生技能。他们的祖先几乎已为子孙们设想好所有的意外状况了,除了现在这个以外:显而可见的海冰的融化。海冰是猎人们狩猎、家庭赖以维生的主要场地。(摄影∕大卫·麦克连)

    离开杜里村之前,延斯仔细研究了从丹麦气象研究所传真过来的一份冰图。图上显示从杜里村到世界上最北端的原住民村落肖拉帕卢克之间,大片水域都没有结冰。这对猎人们来说是坏消息,因为他们本来打算在“冰上公路”行进长达一个礼拜。对生态系统而言,这也是不祥之兆,反映了科学家称为“极地放大效应”的气候变暖趋势。在过去几十年间,格陵兰的气温上升了超过摄氏1.1度,是全球平均的两倍;而岛上面积广阔的冰被(有些地方厚度超过3公里)也正快速融化,速度比过去50年来都要快。当冰层和积雪消融,地球会吸收更多热量,全球各地的海平面都将随之上升。

    北极生物学家表示整个生态系统正在崩溃。没了海冰,海豹就不能在冰上筑窝,无法休息、进食和养育后代;没有浮动的冰块,海象就无法找到临时栖息地来小憩或消化吞进肚里的蛤和其它贝介类食物;没有了冰,北极熊就抓不到海豹,像延斯这样的猎人也无法远征去寻找猎物。

    猎人以扇型索结将狗群拴上雪橇,这种挽具能让每只狗儿在颠簸危险的地形上自行寻路前进。猎人们十分仰赖他们的格陵兰犬,这种狗是大约5000年前跟着西伯利亚移居来到格陵兰的人类过来的狗儿后代,是耐寒的犬科动物。厚皮毛让狗儿们耐得住摄氏零下56度的低温。每个猎人都有自己的狗队,并训练狗队拖拉重达450公斤的雪橇。

    格陵兰犬进行传统训练的时间完毕之后,马马鲁特·克里斯蒂安森气喘吁吁的从北极熊毛皮下冒出来。猎人们会披上毛皮吼叫、仿真一头要进行攻击的熊,藉以训练自己的狗儿要追击北极熊,而非退缩。再训练时,狗儿还是被系住的;但到了打猎的时候,狗儿们会被松绑好追踪熊踪、困住猎物,好让猎人能够开枪射猎。就像处理海象一样,猎人们也是将北极熊的每个部位几乎都利用了。他们吃它的肉、拿毛皮做衣服,还拿它的脂肪抹上靴子,好让靴子不透水。

    春季时,冰山崩解、漂流于柯泰克岛外史密斯湾的寒水间。到了冬季与早春时,猎人们就坐着狗拉雪橇穿越冰原。但是最近几年,海冰变得愈来愈薄、愈来愈不稳固。春季冰融的时间比往常还要来得早,限制了狩猎活动。科学家指出,引起北极海冰渐失的原因主要有几个,包括海浪的模式和全球气温上升。他们预测,倘若上述的趋势不变的话,本世纪末的时候,此地夏天将完全没有海冰了。

(来源:国际在线)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