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纵横]“民间环保大使” 田桂荣
2009-09-15


[新华纵横]“民间环保大使” 田桂荣 
 
 
 2007年10月15日 16:49:41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XHTV郑州专电(记者:陆欢、魏莘,编辑:董劭):

      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成为闻名全国的环保志愿者(你不治理怎么能生产,一直给他讲,一家一家给他讲);从卖电池到自费回收废旧电池,历经磨难的田桂荣成为民间环保楷模(最难的时候就是跑到太行山里痛哭)。敬请关注《新华纵横》--《“民间环保大使”田桂荣》。

        河南省新乡市范岭村农民田桂荣从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成为一位闻名全国的环保志愿者,再到一个生态村理念的实践者,田桂荣是如何实现这3次角色转换的?她的这3次角色转换又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今年56岁的田桂荣原本是河南省新乡市范岭村的一个普通农村妇女,在家乡人的眼里,田桂荣是一个精明能干的妇女。1991年,田桂荣和家人来到新乡市,做起了销售电池的生意,每年能销售上百万节电池,成为当地有名的“电池大王”。

        记者:当时知道这个电池的危害吗?

    田桂荣:不知道,卖电池每天就坐在柜台那儿。

    直到199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田桂荣从报纸上看到,废旧电池含有的汞、镉、铅等重金属,会随废液一起流出,造成对地下水、土壤的污染。

        田桂荣:就是报纸上说了,在北京看到一节电池污染一平方土地,一粒纽扣电池污染60万升水,相当于一个人一辈子用的水,这两句话我记得特别(清楚)。

“民间环保大使” 田桂荣

        想到自己卖出去的数不清的电池可能已经破坏了家乡秀美的山水,田桂荣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促使她做了一个决定,要回收废旧电池。

        田桂荣:震惊,我说,哎哟,我卖几年电池了,我就污染几百万平方土地,当时好像心里一直感觉到自己做的事就是对不起自己。当时是这样的,我收点(旧电池)对自己也有个平衡。

        :然而,令田桂荣没想到的是,3个月过去了,仅有一位老大爷送来了9节废旧电池。

       :田桂荣:有一个老头,我记得特别冷的时候,他穿一个军大衣,给我送了9节废电池,是第一个人。

       9节电池让田桂荣看到了希望,为了回收更多的废旧电池,她投入上万元制作了数千面印有“以旧换新、拯救地球”字样的绿色环保旗和200多个废旧电池回收箱,放在人群比较集中的公共场所。田桂荣的不懈努力,激起了人们对废旧电池危害的极大关注,很多市民纷纷加入到收集废旧电池的行列。到目前为止,田桂荣回收的废旧电池多达100多吨,为此,她投入了六、七万元。

    田桂荣:一节两分钱。有的多就成堆的,就大概给他个钱。

 

       开始她把这些回收来的废旧电池堆放在自己家中,但随着回收量的增多,家中已没有地方可以继续存放源源不断而来的废旧电池,准备给儿子结婚用的房子也被占用堆满了电池。

 

       田桂荣:我的里间屋里都是电池,剩一个卧室没有电池。

 

    记者:那你家当时怎么住呢?田桂荣:过春节我们全家睡在一个床上,到后半夜我就掉眼泪了,我说真对不住自己家的人,我儿子去人家家睡觉了。

 

    面对电池无法处理的压力,更让田桂荣难受的是家人和外界对她的不理解。

 

        田桂荣丈夫范子有:我说你干这吃啥劲了,对不对。生意不好好干,对咱有啥好处?

 

    田桂荣:最难的时候就是跑到太行山里痛哭,往前走走不动,不收现在都有人送了,没法处理,儿子也恨我,环保局说我集中污染,我也哭了。哭也不敢大声哭。老范说,哭,你自己找的事。哭也不敢大声哭,确实难。

 

       田桂荣的困境引起了当地环保部门和国内一些环保组织的关注。后来,河南省环保局在新郑建了一个300多平方米的仓库,田桂荣的废旧电池才算有了安身之处。

 

       河南省新乡市环保局办公室主任刘俊贵:作为当时来讲,咱们国家也没有很好的处理办法,通过我们向上级部门反映这个问题,我们多次到省环保局,最后找到一个,新郑一个处理废旧电池一个试验基地。

 

    废旧电池处理问题解决了,这也让田桂荣意识到只有发动全社会才能完成环保大业。2001年她创建了全国第一家由农民主办的专业环保网站──田桂荣环保网。

 

    田桂荣:利用现代化的宣传工具,向全世界宣传环保。利用大家的力量,这个力量就无穷了。

   

        2003年在新乡市有关部门支持下,她又牵头成立了新乡市环境保护志愿者协会,从此她由一个环保志愿者转变成一个环保工作组织者。

 

        田桂荣:志愿者七、八千人。

 

        河南省新乡市环境保护志愿者协会志愿者李志强:有时候你帮助田会长去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可能事不大,有人夸你了,人家觉得你们在做好事,你们做这个事情不错,然后他也跟着来做了,他也加入会员了,然后好像身边越聚人越多了。

 

        2005年已经离家多年的她,得知家乡污染严重,毅然放弃城里的生活,回到家乡,以环保作为自己竞选村长的演讲主题,被新乡县合河乡范岭村群众选举为村委会主任。在她的努力下,政府拨出专项资金,给范岭村打了一眼136米的深井,让村民们喝上了干净水。

 

    田桂荣:我已经50多岁了,我想自己的能力应该发挥发挥,把一个村再变成环保村,就这样抱着希望。

 

    针对村里的实际状况,田桂荣决定由村里建一个统一的废水处理池,把废水处理后再向外排放。另外,她还计划利用范岭村离新乡市比较近的优势,组织村民大力发展运输业,以实现范岭村经济转型。在田桂荣的不懈劝说和帮助下,污染严重的企业纷纷转产,原来20多家化工企业仅有一家化工厂仍在生产。

 

       记者:治理这个污染企业的时候,你觉得难度大吗?

  

    田桂荣:难度大,因为他经济上要受损失,但是我跟他讲道理,不是不让你干,不让你挣钱,就是你得治理,你不治理怎么能生产,一直给他讲,一家一家给他讲,最好你们是转产,其中也感动了一两家,有的真的转产了。

 

        河南省范岭村村民潘娟:当时肯定想不通,人家都能干,人家不是也都干了,为啥咱都不能干了,后来了人家(田桂荣)经常来俺家坐,来俺家串,跟俺这当家的一直很做思想工作,很说这个干不长,对环境有污染干不长,以后国家肯定要治理,有其它的干其它的,干其它的都比干这强,后来各方面原因吧,把它停了。

 

        从卖电池到自费回收废旧电池,从地方民间环保组织负责人到生态村建设实践者,这一路走来,田桂荣付出了很多。然而,让田桂荣感到欣慰的是,她的行为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认可。

 

        田桂荣:我认为,没有政府的支持,没有群众的支持我也走不到这一步,确实都特别支持我。

 

        2001年以来,田桂荣先后获得了福特国际环保奖和美国格雷特曼环保奖,并被有关部门评为在海内外有影响力的“中国妇女时代人物”和“首届中国十大年度环保人物”。

 

        河南省新乡市环保局办公室主任刘俊贵:这样的人物越多越好,我们希望涌现出更多的像田桂荣这样的环保大使宣传环保,义务宣传环保。社会要如果都像田桂荣这样的话,那咱们的环保工作就好做了。

 

        面对这么多荣耀,田桂荣并没有满足,她的希望就是把范岭村打造成环保村,来带动更多的村庄变成绿色村庄。

 

        田桂荣:还要继续,一直继续做,因为环保是有起点没有终点,我自己也非常执著,自己努力了,经过自己的努力也改变了,我要继续走下去。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程度,直接体现着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水平,从一个普通农村妇女到闻名全国的“民间环保大使”,田桂荣的环保之路,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春天已经到来。感谢收看《新华纵横》,再见!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