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瀑布的水源危机
2009-08-21

2009-08-07 10:25:39 来源: 网易探索(广州)

没有了当年诗仙笔下“飞流直下三千尺”的“银河”气势。(资料图)

“绝壁、云海、瀑布”,这是我国著名的“庐山三绝”。只要到了庐山,人们绝不会错过这三处奇景。可如今,庐山瀑布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水源危机”。7月21日,江西当地媒体曝出,即使在雨水充足的7月,庐山瀑布也只剩下“一根线”,早没有了当年诗仙笔下“飞流直下三千尺”的“银河”气势。

庐山瀑布,位于江西省星子县的秀峰景区。早在2003年,为了在庐山兴建别墅,当时的承租方——江西旅游有限公司曾组织员工砍伐杉木、毛竹等树种。虽然在事件发生后,星子县林业公安部门立即采取了相关措施,对违法人员给予了处罚,但砍伐还是对植被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面对此次的瀑布“缩水”,人们纷纷猜测是否和六年前的砍伐有关。

“虽然2003年有砍树的事件,但‘瀑布源头’并不等于‘瀑布水源头’。”负责景区保护的江西星子县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告诉《北京科技报》,瀑布源头是从瀑布末端往上大约180多米的地方;而瀑布水的源头是海拔约1474米的庐山汉阳峰,那里四周都是悬崖峭壁,没有路,人根本就上不去,不可能遭到人为破坏。

该负责人说,2003年所砍伐的树木都是种植在瀑布源头的。虽然当时对瀑布的生态环境的确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事隔五年,景区现已明令禁止砍树伐木,并实施了高规格的多种保护措施,比如,将庐山瀑布既纳入秀峰风景区的保护范围,又纳入国家自然风景区保护范围,另外还是国家注册风景名胜区保护的范围。如此多的条例都限制了对植被的随意破坏。所以,此次瀑布水量减少,并不是水源源头受到破坏的缘故。

这位负责人认为,庐山瀑布的水量大小与降雨量和瀑布周围的植被有着密切的关系。瀑布水来自于大气中的水蒸气所形成的降水,降水汇聚成河流,在高落差处形成瀑布。所以降雨量越大,瀑布的水量就越大。而瀑布周围的植被含水量高,下雨之后,草木中含有的大量水分,可以从土壤和岩石中渗透出来,汇合到山涧里,成为溪流。这些植被越是茂盛,所汇成的水量也就越大。

一般来说,瀑布的水量在冬、秋两季会变小,春、夏是瀑布水量最大的季节。今年夏天,庐山瀑布的水量变小是因为天气比较反常,温度很高,当地连续20多天没有下雨,这导致树丛中的水比以往散发得更快、更多,最终导致瀑布水量骤减。

该负责人相信,如果最近有大的降水,瀑布会恢复到以前的状态。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主任王建华告诉记者,要分析瀑布水量减少的原因,首先要判别瀑布的水源究竟是来自于地面,还是地下。

庐山群山环绕,降雨以后马上会形成大的瀑布,这可以判断庐山瀑布的水源应该是来自于地面,对于这种地面回流所产生的瀑布,水量减少的极大原因就在于降水的减少。我国的黄河的壶口瀑布也属于这一类型。因此,可以推测此次庐山瀑布水量变小是因为降雨量少的缘故。

另一类水源来自于地下的瀑布,受降雨量的影响比较小,因为它不会像地面的水那样容易蒸发,而且地下有一定的蓄水功能。很多山区的瀑布就属于这种类型。但无论瀑布水源来自地上还是地下,如果发生干旱、人为破坏等情况,都有可能会缩水,甚至消失。

王建华认为,作为一个自然现象,瀑布本身有着自己的发展规律:干旱天气断流,雨天水量变大。一般来说,南方的降水量都很大,所以此次庐山瀑布缩水的现象比较少见,但也符合自然规律。

其实,此次庐山瀑布的缩水并不是我国首例发生的瀑布危机。早在2003年,黄果树瀑布就曾遭遇了断流的危险。景区上游植被被人为大面积破坏,直接导致了水土流失加剧,石漠化现象严重,加之降雨量减少,脆弱的生态环境日渐恶化。

“对瀑布的保护方式,应该是因地制宜的。”王建华说,以水源来自地面的瀑布为例,最关键的保护方式就是要保证上游水量的充足,减少人为开发使用,否则一旦人们把上游的水用干了,瀑布就会消失。而对于水源来自地下的瀑布而言,需要保护的是它上游的大量植被,植被所起的作用就是蓄水,它们就像一块海绵,如果海绵的水都被挤压光了,瀑布的水量也就走到了尽头。

星子县旅游局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还曾考虑过用“蓄水断流”的方式来保证瀑布水量,但经过专家考证,发现这种方法有很大的弊端。蓄水断流是在靠近峡谷的地方建造一个水坝,通过平时的蓄水以保证瀑布水量的充足,但庐山的山坡很陡峭,剩下的水土面积不大,无法建造一个水坝。“所以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保护庐山的生态环境,维护庐山的天然树林。近年来,老百姓也不再砍树了,这对于庐山环境的保护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王建华认为,南方和北方自然环境的保护有很大的不同。在庐山瀑布周围,自然生长的植被都是最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它们可以靠大自然自我修复,人们只需要保护景区内的这些天然生态品不遭受人为破坏就可以了。而在北方,气候条件不像南方那样湿润、适合天然植被的生长,所以为了保护自然景观,人们可能需要人工种植一些植被。

此外,对于一些跨国瀑布,各国之间也可以共同签署保护水源的协议。美国和加拿大对尼亚加拉瀑布的保护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尼亚加拉瀑布位于加拿大与美国交界处的尼亚加拉河上,河中的高特岛把瀑布分隔成两部分,较大的部分是霍斯舒瀑布,靠近加拿大一侧;较小的为亚美利加瀑布,接邻美国一侧。早在1950年,美国和加拿大就针对尼亚加拉河水资源利用,签订了《美、加尼亚加拉河调水协议》,强调保护尼亚加拉河水资源和尼亚加拉河瀑布的景观是两国的共同义务。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两国才能从尼亚加拉河调水。他们希望,这些自然资源不被浪费,同时可以更好地为美国和加拿大服务,使双方同时获益。

事实上,我国和越南也曾协议共同保护亚洲第一的跨国瀑布——广西德天瀑布。德天瀑布宽约120米,与越南境内的板约瀑布相连,总宽208米。“保护瀑布水源是维护瀑布自然景观的关键,而对于瀑布来说,我们最好的管理方式就是要尊重、维持它原有的自然形态,不要人为地进行破坏。”王建华说。

来源:网易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