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记者 李禾 2009年08月20日09:58 来源:《科技日报》</p>
<p><span id="ad"> 来往的封闭式重型垃圾车很多,这是记者尚未进入阿苏卫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场的第一印象。这里是北京市最大的垃圾填埋场,位于北京昌平区小汤山镇,总占地面积60.4公顷,主要接纳来自东城区、西城区、昌平区和部分朝阳区的生活垃圾。</span><br />
<br />
北京市环卫局四清分公司总经理朱加才说,朝阳区高安屯垃圾场由于附近居民意见很大,如今每日填埋的垃圾量大幅减少,因此阿苏卫还接纳了部分该区的生活垃圾。该垃圾场原设计日处理能力为2000吨,目前实际日处理量为3500吨;1200万立方米的总库容,目前已填埋了500万立方米。<br />
<br />
进入厂区,尽管刚下过雨,但垃圾场的地面并没有污水,不过也能闻到微弱的臭味。近年来,北京各大垃圾场附近的居民对垃圾场意见很大,主要由于臭气扰民,以及对垃圾渗滤液污染地下水的担忧。<br />
<br />
<span id="ad"> 臭气主要源于垃圾发酵产生的沼气。朱加才说,为了减少臭气的扩散,阿苏卫在填埋垃圾时是2米一层,垃圾当天进场,当天压实,并进</span>行<span id="ad">塑料膜覆盖;然后通过管道和负压技术把沼气等抽取出进行焚烧发电。</span><br />
<br />
记者看到,500万立方米的垃圾已在地面上堆起了几十米高,垃圾堆四侧的膜上还铺有土层,种着绿草、月季等植物,一边还架上巨大的铁丝网;垃圾堆旁边是2个巨大的沼气储存罐,以及焚烧发电设备。<br />
<br />
朱加才说,在垃圾堆四侧种植绿色植物,一方面有美化的效果,另一方面是为了固定垃圾堆;而铁丝网则是为了在大风时挡住装垃圾的塑料袋飘出垃圾场,避免影响周边的环境。目前,阿苏卫已有2台沼气发电机,每小时发电2500度,上网电价为0.58元/度。<br />
<br />
于是记者问道,沼气发电成本是多少?<br />
<br />
“沼气发电主要是为了解决沼气出路问题,以及实现资源化,发电成本高于上网电价。”朱加才说。<br />
<br />
至于空气中微微的臭味,朱加才强调说,“垃圾场毕竟不是糕饼厂”,臭味无法避免。其实在除臭方面,高安屯垃圾场做得要比阿苏卫彻底,臭味更小。记者曾在参观高安屯时看到,在进行垃圾填埋时,有三四台垃圾异味控制车同时向垃圾喷洒白色除臭剂,垃圾填埋区四周还埋有许多细小管道,不断喷出白色烟雾状的垃圾除臭剂。<br />
<br />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高安屯垃圾场使用的是一种特殊除臭剂,这种纯天然的植物提取液,一升大约要17.5元,这也是高安屯垃圾处理场费用较高的原因之一。<br />
<br />
垃圾渗滤液污染也是公众忧心忡忡的问题之一。无论是在阿苏卫还是高安屯,垃圾场都采用了多重过滤技术来处理净化,也就是把黑色、恶臭的垃圾渗滤液经过超滤、纳滤膜处理系统,达到北京市二级排放标准,可以向河道排放;通过反渗透系统,处理成绿化灌溉等用途的中水。<br />
<br />
<span id="ad"> 北京市市政市容管委会宣传处处长郭卫东说,垃圾渗滤液的化学需氧量(COD)浓度高达40000,是高浓度的危险废水,处理到中水的成本为80元/吨。而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水COD浓度约为250,如果把垃圾渗滤液送到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就将使其“不堪重负”。因此,垃圾场为处理渗滤液付出高昂的经济代价,是无法避免的。</span><br />
<br />
北京市市政市容管委会高级工程师王维平说,目前北京市垃圾场垃圾处理成本为158元/吨,加上运输费用为272元/吨。据不完全统计,高安屯的垃圾处理费用超过200元/吨。<br />
<br />
2008年,北京每日产生生活垃圾1.84万吨,年产生活垃圾已到达到672万吨。目前,北京的垃圾填埋场是超负荷运行,很多垃圾场就像阿苏卫一样,超负荷运行接近200%。<br />
<br />
那么,烦扰周边居民的臭气和渗滤液,是不是由于垃圾场超负荷运行的结果?<br />
<br />
中国环境科学院固体废物研究所所长王琪认为,国内生活垃圾中混杂着大量水分丰富的有机物,在填埋场里腐烂发酵,这才是产生臭气和渗滤液问题的主要原因。<br />
<br />
“目前,北京生活垃圾的成分是63%的厨余垃圾、10%的废纸和金属,30%的灰土,如果不把这一半多的厨余垃圾在源头进行分离处理,不进行填埋而是作为堆肥或沼气发电,垃圾场的臭气和渗滤液问题就无法根本解决。”郭卫东说。<br />
<br />
王琪说,如果阿苏卫的填埋量长期超过原设计量的一倍,阿苏卫的使用寿命将只有设计寿命的一半。<br />
<br />
据介绍,如果按现有的垃圾增长量和处理能力,不到5年,北京的垃圾就没地方填埋了。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利用已经迫在眉睫。</p>
<p>来源:人民网</p>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