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山发现353个新物种
2009-08-13

2009-08-13 11:05:51作者:来源: 新浪科技

飞蛙:科学家曾在2007年对这种通体翠绿、红蹼的树蛙进行过描述。因为它的蹼足很大,可令其在下落过程中滑翔,故称“飞蛙”(学名Rhacophorus suffry)

Macrobrachium agwi虾:在从孟加拉国库奇比哈尔出口至欧洲的淡水对虾中,人们发现了不速之客:一个之前无人知晓的虾种。这个新虾种被称为Macrobrachium agwi,全身红棕色,科学家曾在2008年对其有过描述。

亿年壁虎:一种保存在白垩纪琥珀中的古代壁虎。科学家此前曾从琥珀中发现过大量植物和无脊椎动物,但像这样的脊椎动物化石却非常罕见。

黄金眼镜蛇雷龙:(学名Channa aurantimaculata)在2000年被发现,生活在与雅鲁藏布江毗邻的溪流、池塘和沼泽地,以及印度阿萨姆邦北部亚热带雨林,体长40厘米,是一种食肉动物。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8月13日消息 据国外媒体报道,世界自然基金会公布了过去十年间在喜马拉雅山东麓发现的353个新物种名单,其中包括一种会飞的蛙类,世界上个头最小的鹿,以及100年来发现的第一个新猴种。

  该组织同时警告说,喜马拉雅山重要的动物栖息地正面临该地区不可持续发展的越来越大的压力。喜马拉雅山分布在中国、印度、尼泊尔、不丹与缅甸等国。世界自然基金会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公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气候变化、森林砍伐、过度放牧、非法捕猎以及野生动物贸易已在威胁地球上生物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这份题为“东喜马拉雅山——世界碰撞之地”的报告称:“过去半个世纪,这个南亚地区面临着因人口增长和对商品需求增长带来的轮番压力。该地区只有25%的原始栖息地保存完好。对于喜马拉雅山东麓的独特物种来说,这意味着今天应有163个被列为全球性受威胁物种。”

Arunachal猕猴:最早曾在2005年作为一个新物种被描述过。它是一种相对较大的灵长目动物,尾短,体色棕褐色。这在当时被视作一项重大发现,因为Arunachal猕猴是在过去百年确认的第一个新猴种。

Coelogyne pantlingii兰花:在锡金被发现的,为科学家在同一研究中在该地区发现的21种新兰花之一。

垃圾蛙:这些长相古怪的青蛙学名为Leptobrachium smithi,最早于1999年被发现,是在印度阿萨姆邦周围的喜马拉雅山地区发现的五个新蛙种之一。

叶鹿:科学家迄今只在缅甸葫坎谷周围的森林地区发现了叶鹿(Leaf Deer)的踪影。我们不清楚叶鹿的准确数量,但可能极少。

  世界自然基金会表示,1998年至2008年,科学家十年间在喜马拉雅山东麓发现了353个新物种,其中包括一种名为“飞蛙”的红蹼树蛙,因为它的蹼足很大,令其在下落过程中可以滑翔。

  科学家还发现了一种新蚓螈。蚓螈是没有四肢的两栖动物,像蚯蚓一样穴居,生活在湿润的土壤中。这一发现之所以重要,皆因蚓螈是地球上科学家研究最少的生物之一。其他亮点还包括世界上个头最小的鹿和一个新猴种,前者高60至80厘米,是在缅甸北部发现的,后者是过去一百年来发现的第一个新猴种。

  世界自然基金会表示,新发现的猴种为猕猴,生活在海拔1600至3500米的印度阿鲁纳恰尔邦,是世界上栖息地海拔最高的猴类之一。在新发现的242个新植物种类中,包括一种深蓝色的开花植物,它是由两位勇敢的中国植物学家在西藏一个深度为美国大峡谷两倍的峡谷中发现的。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描述,这种罕见的开花植物“颜色和外形均十分突出”,其颜色会根据温度变化,因此尤其值得关注。

  喜马拉雅山东麓拥有1万种植物、300种哺乳动物以及近1000种鸟类,并且是地球上最后一个可以发现独角犀牛的地方。世界自然基金会“生机勃勃喜马拉雅”(Living Himalayas)倡议的负责人塔里克·阿齐兹(Tariq Aziz)说:“这种庞大的文化和生物多样性凸显了环境的脆弱本质,要是气候变化的影响无法被逆转,我们将冒着永远失去它们的危险。”今年12月,各国领导人将齐聚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签署一项新的全球气候协定以替代《东京议定书》。(孝文)

来源:深圳之窗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