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26 08:27作者:来源:重磅新闻
25日,本报第3版《重磅新闻》报道了海口市美兰区演丰镇惊现万吨“垃圾山”的消息。这个隐身于乡间,严重影响周围环境的垃圾山究竟是如何形成的?长期以来,演丰镇的垃圾如何处理的?该镇的环卫工作是如何运行的?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再赴演丰镇进行了走访。 历时10多年堆出万吨“垃圾山” “你们的报道所说的‘垃圾山’,就是我们镇的垃圾堆放点。”25日上午,演丰镇副镇长林诗民说,10多年前,演丰镇没有垃圾堆放场,当时的镇政府就从该镇美学村村民手中买下一块地,“面积大概有3亩,我们镇上每天产生的垃圾都堆放在那里。” 据了解,在农村,村民一般是将自家的垃圾焚烧用来当肥料。“除此之外,镇上的垃圾则采用就地掩埋处理方式,其他乡镇也是这样的。”林诗民介绍说,由于条件限制,该镇没有能力将演丰镇镇上和周边文明生态村的垃圾,转运至海口的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理,所以只能堆放在这里。日积月累,这里的垃圾就越来越多了。 “平时,我们也安排人员对垃圾堆放点进行消毒,但因为垃圾的规模太大,处理的效果不是很好。”演丰镇环卫站站长王健说。 29名环卫工清扫面积30多万平方米 王健说,演丰镇人口不多,才2.4万人,但面积不小,他们现在负责的清扫面积达30多万平方米,每天清理的垃圾量在12吨左右。 据介绍,每天,环卫工人将沿街扫出的垃圾临时堆放在附近的垃圾筐里,镇环卫站的3辆垃圾清运车定时将垃圾拉到“垃圾山”那边。“2008年,我们镇征收的卫生费是9万多元,但清扫工具、车辆油费、维修费,样样需要钱,要维持我们这个环卫站的正常运转,每年差不多需要20万元,这其中的缺口都是我们镇上来补贴。”林诗民说,好在环卫工人的工资是由区里统一发放的,这样他们的压力才小了不少。 环卫工每天工作超12小时上9天班休一天 早上4点半起床,5点钟开始“大扫”,干到上午9点左右结束,然后开始保洁,至中午12点结束。下午2点钟开始第二次“大扫”,然后又是保洁,到下午6点左右结束。这就是演丰镇环卫站环卫工王月玉一天的工作安排。 “已经算不清楚,我一天干多少小时了,有时候,刚回到家,领导又打电话来说哪里脏了,又要出来扫。”王月玉每9天才能轮休一天,一个月的工资是837元。 谈起工作,王月玉打开话匣子,“我们现在就是人少,活多。我们根本没有倒班的,如果我生病了,我负责的街,就得让我那些姐妹帮我扫。这样一来,她们更累了”。 垃圾山还在“长高” 村民担心垃圾山可能污染地下水源,盼早日搬走垃圾山 记者胡诚勇张毅实习生熊和茹 25日下午3点,记者走访万吨“垃圾山”时看到,原本到处堆满垃圾的垃圾场,今天已经被从中间挖出了一条通道,通道一直通往垃圾场深处,而被挖开的地表上渗出几大片“黑水”,“黑水”中满是蝇蛆,令人反胃。而通道两侧的垃圾山又比昨日略高了一些。 “臭!实在是臭!”谭德下村一名姓周的村民苦笑地说,“吹南风的话还好一点,要是吹西北风,如果再正好碰上吃饭,那我们简直就像是蹲在茅坑上吃饭。” 据该村生产组组长周信源介绍,该村共有30多户、100多位村民。村民们平时家里产生的垃圾,一般都是自家收集起来,焚烧后当土肥料,很少有人把垃圾拉到“垃圾山”去倒,但“垃圾山”产生的“臭”对村民们的日常生活影响极大,“这垃圾场真的早就该搬了!”周信源说。 “臭的话,捂捂鼻子就过了,要是污染了我们喝的地下水,那我们的子孙后代都可能会受到影响。”村民老蔡接受采访时,说出了自己的担心。 据了解,“垃圾山”附近的村庄没有安装自来水,村民们平时喝的水,全是打的地下水。他们很担心这个万吨“垃圾山”会对附近的地下水源造成污染,个个盼着“垃圾山”能早日被清理掉。
来源:新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