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经济”就是“黑洞经济”
2009-07-24

阿 哲  2009年07月21日09:23   来源:《河南日报》

王双红图

  真应了一句话,“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三五‘天’”,时下“最牛局长”也是层出不穷。最新的“最牛局长”出自海南海口市,一句“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水越黑”,让该市水务局副局长符传君暂时夺走了“最牛局长”的桂冠。

  尽管舆论口诛笔伐,但恐怕还颇有些人不以为然,认为符局长不过是说了句“大实话”——不污染,咋发展?“先污染后治理”,这已被无数事实证明是极端荒谬的观念,竟然在21世纪的中国大有市场,拥有一批信奉者。有人之所以推崇、信奉这种谬论,一个重要理由是“水虽然黑了,但经济的确是上去了”。事实上,这是一种富有欺骗性的假象。抛开其他因素不谈,即使在经济层面上,“水越黑”对经济越不利,把河流全弄脏的地方,根本谈不上发展。

  7月9日《南方周末》载文,描绘了一幅蓝藻在云南滇池、安徽巢湖“卷土重来”的严峻画面。且不谈民生吧,就从“最牛局长”看重的经济角度而言,就让人触目惊心:至今耗时14年的滇池治理,已经花费了至少45亿元,“十一五”期间仅国家就要投入92亿元。即便如此,依然无法彻底阻止蓝藻的爆发,巨额投资之“杯水车薪”于此可见。

  两年前太湖蓝藻爆发时,治污专家的痛心之言可谓振聋发聩:即便用上太湖沿岸城市的全部经济利润,恐怕也难以将太湖彻底修复!环保部2009年6月4日发布的《2008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称: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等七大水系中近一半河段严重污染,监测营养状态的26个湖泊中,呈富营养状态的湖占46.2%。修复这些水系和湖泊,需要搭上多少财税收入?而把这些扣除后,“经济发展”的成绩岂不是要大大缩水,甚至有可能是负数。

  笔者以为,这种“黑水经济”实则就是“黑洞经济”——它是经济利润的“黑洞”,多少经济利润和财政收入都将被这个贪婪可怕的“黑洞”吞噬;它是民生福利的“黑洞”,多少居民的身心健康都将被这个“黑洞”所吞噬,由此产生的医疗费用也将是天文数字;它是社会发展道路上的“黑洞”,让我们的和谐稳定局面面临被席卷被吞噬的危险,成本大到让我们的发展负重累累。

  鼓吹“黑水经济”的“最牛局长”就像“好龙的叶公”,他们喜欢的并不是“真龙”(经济发展),而是似是而非的“假龙”(黑洞经济)。愿所有为政者不要为“水黑了经济却发展了”的假象所迷惑,清醒地对“黑洞经济”保持戒惧并与之拉开距离。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