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武进网 作者:徐维庆 发布日期:09-07-10 18:36:11
苏南“龙须沟”重现天日 4.6亿元还漕桥河碧水蓝天
水的灵动造就了城市的繁华;水的柔美映出了城市的灵魂。千年的等待,千年的呼唤,因水而美,因水而魅。2500年的古城,2500年的沉淀,武进,一个名副其实的苏南水乡,水城的美誉随之而来。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忘却了历史的告诫,让这座千年古城遭受了无比的痛楚,在追求工业化的道路上,水成了古城人民的工具,然而,他们何曾想到,当水承受不住百年之痛时,她爆发了……
漕桥河,入太湖主要河流之一,2007年度的漕桥河水质检测数据显示,漕桥河高锰酸盐指数、总磷和氨氮等反映水质的重要指标,分别超过国家“十一五”考核要求的16.7%、32%和95%。在15条入太河流中,漕桥河入湖平均流量虽只占5.4%,但高锰酸盐指数、总磷和氨氮入湖流量却占了7.4%、9.1%和13.7%。
漕桥河遂成为苏南地区污染严重的象征,成为武进一块挥之不去的“心病”,苏南“龙须沟”的恶名“不请自来”!
漕桥河2.6公里水域“臭名远扬”
漕桥河,全长22公里,武进境内仅长2.6公里,在宜兴百渎港与太滆运河交汇后流入太湖。作为漕桥河的上游,武进成为众矢之的。
“4年前,连门窗都不敢开。整个漕桥河水如墨汁、垃圾漂浮、臭气熏天,就是紧闭家门,臭味照样能钻进家中,晚上睡觉都会被熏醒。一到夏天,苍蝇蚊虫多如牛毛,苦不堪言!”在漕桥河边生活了数十年的居民都会这样描述。
“很多年以前的漕桥河可不是这样,河水清澈见底,鱼儿畅游水中,偶尔我们还会静坐岸边垂钓,生活是一种享受!”上了年纪的王大爷回忆起了漕桥河昔日的美妙。
漕桥河曾经给过两岸居民美好回忆,却在上世纪90年代给这里的居民带来了惨痛经历。漕桥河变得如此沉重,让人始料不及。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漕桥河中,水面逐渐变黑发臭,形如沥青,鱼虾也渐渐绝迹。两岸工业星罗棋布,流经宜兴周铁、武进雪堰等5个镇,涉及工业企业2909家,在创造了75亿元工业增加值的背后,漕桥河不堪重负,最终沦为“龙须沟”。
央视曝光、扬子晚报登载,新华网披露……媒体的集体曝光让漕桥河聚集了众人的目光。
330个日夜奏响漕桥河整治乐章
2008年7月,江苏省完成《漕桥河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由省环境科学院精心打造的《整治规划》,在客观分析影响漕桥河水质各种因素的基础上,制定了“突出重点”和“分类控制”相结合、“本地河网治理”和“上下游团结治污”相结合的原则,细化了包括工业污染防治、生活污水处理和管网设置在内的9大任务,为指导漕桥河实施整治打下了科学基础。
2008年8月16日,我区召开漕桥河整治动员大会,正式吹响了漕桥河整治的乐章。
2008年9月20日,漕桥河整治战役正式打响。率先启动的是工业污染防治攻坚战,漕桥河流域涉及的58家化工企业关停并转、8家粮食加工企业砻糠发电项目关闭、六大重点工业行业工业废水提标改造和深度处理基本完成、20家重点污染源清洁生产改造基本结束,18家企业雨污分流改造全部完成;紧接着的是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对太湖一级保护区内的3.2万亩耕地,全面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发展生态型农业,对太湖一级保护区外的耕地实施化肥减施工程,实行区域养分管理和精准化施肥工程,178家生猪存栏30头、家禽500只以上的养殖场,综合治理基本到位,完成生态拦截沟渠塘工程84个;165公里长的62条漕桥河主要支浜清淤完成134公里,清理淤泥200.87万方,在漕桥河、漕桥内河、西仓浜漕桥集镇段和前黄集镇段,总长4.54公里的驳岸建成……
这是一个偿还旧债的治水方略,是一项惠及民生的实事工程,更是影响太湖流域环境治理大局的关键战役!付出的艰辛理所当然,期待收到水质改善的回报。
330个日夜的不懈努力,188平方公里的区域,25个整治项目,总投资4.6亿元……一系列的数字诉说着武进在漕桥河整治中付出的劳动。
40.77公里污水主管网铺设完成 告别污水直排
漕桥河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关键是污水收集。为从根本上改善漕桥镇水质,我区把漕桥河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建设作为“一号工程”来抓。目前,漕桥污水处理工程一期(5000吨/日)已投入试运转,污水主管网40.77公里已基本铺设完成,同时配套建设的还有4座污水提升泵站,解决了漕桥河上游31家工业污水的收集和处理。
2008年江苏省环境科学院的调查数据显示,漕桥河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区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不足10%,生活污水中的COD和氨氮排放量分别占53.2%和44.8%。根据漕桥河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情况,我区在雪堰楼村、凤沟、夏庄等7个行政村试点建设了17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一举攻克了生活污水处理率低的问题,从而为漕桥河水环境整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生活污水处理上,除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我区还创新举措,引进了生态治污。一种名为“香根草”的水生植物被种植到漕桥河支流的西大河浜和陈巷浜,实验表明,污染严重的河水、塘水,经香根草处理3—4周后,水体感官性状明显改善,透明度提高,总磷的去除率达97%,总氮去除率达70%以上。
碧水蓝天重现 漕桥河整治见证奇迹
2009年6月,据江苏省环保厅提供的最新监测数据表明,漕桥河水质已经连续10个月未出现劣Ⅴ类水质,基本达到了省政府确定的“到2009年6月底消除劣Ⅴ类水质,稳定达到Ⅴ类水质标准”的第一阶段目标要求。
2009年6月,市委常委、区委书记沈瑞卿在视察漕桥河时,发现漕桥河水质明显变好,感慨万分,“漕桥河都能治好,武进还有哪条河不能清澈?”区长徐伟南更是说出了“漕桥河让我们想起了儿时畅游乡村小河的回忆!”
2009年5月26日,省太湖办、省环保厅、入太湖河流各河长站在陈巷浜的大桥上,凭栏望去,众“河长”感慨万千:“这里的水终于清了!天,也更蓝了!”
2009年3月,省委书记梁保华在视察漕桥河时,对漕桥河铁腕治水、科学治水、创新治水给予了高度评价,勉励武进要进一步完善整个治污体系的建设,坚定不移地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
备受关注的漕桥河,逐渐远离世人的目光,又开始了她往昔小桥流水人家的闲庭信步……
根据我区漕桥河整治的规划,预计将在2009年年底完成漕桥河整治,如今,漕桥河整治基本结束,整整提前了半年。阳光下,两岸垂柳婀娜多姿,沿河村民在微风吹拂下,信步闲谈。 “能在有生之年再次看到漕桥河水质变清,让人欣慰。”王大爷感慨万分。
预计到2010年6月,漕桥河水质COD达到三类水标准、总磷达到四类水功能标准、氨氮达到五类水标准;2012年基本满足四类水功能要求;到2020年达到三类水标准。
“漕桥河整治已经接近尾声,剩下的就是扫尾工作和长效管理了,保证武进境内的漕桥河水域水质稳定,逐年上台阶,这是今后一段时间我们的工作,按照要求,我们将不大目标绝不收兵!”区水利局副局长是峰信心百倍。
曾经一日三变色的漕桥河已经远去,而今,绿色的旋律在漕桥河泛舟前行……
来源:武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