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了“渔家乐”却脏了黄河水
2009-07-10

2009-07-10 07:46:33  来源:大河网

渔家乐餐馆附近的水面上堆积着垃圾   

“花园口水源地是市区东部130多万人的饮用水水源地,但检测发现,市民的饮水水质已受到垃圾污染。”中法原水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据相关部门调查,污染主要由部分“渔家乐”餐馆及渔船随意倾倒垃圾引发。当前,有关部门决心对水源地进行整治,然而,一边涉及投资巨大、以此为生的渔民;一边是事关百余万人口饮用水安全的水源地被污染的现状。是将“渔家乐”直接取缔还是进行有效引导?政府是堵还是疏?黄河清污迫在眉睫。

[店主苦恼]

撤离之后我们该到哪里生存

“前一段说让我们搬走,但没说让搬到哪儿。昨天又召集我们开会,看来今年是要动真格的了。如果把我们撵走,一家人就没有任何经济来源了,这可咋办啊?现在我们都为这事担忧着。”前天中午,在黄河花园口朱三毛的渔家乐餐馆内,店主朱三毛满面愁容。

朱三毛是信阳人,从小就随家人来到黄河岸边以打鱼为生,如今他的下一代也都在黄河岸边长大。自2002年起,他尝试着在黄河边上开了这家渔家乐餐馆。如今,全家花了近200万元买了6条渔船,饮食起居都在船上。

在朱三毛的手里,记者看到了3份文件,下发单位分别是惠济区卫生局、郑州黄河河务局惠金河务局、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和黄河防汛抗旱办公室。

这些文件让朱三毛不解:“倾倒垃圾是事实,可是在这个地方经营,没有存放垃圾的设施,又没有人来回收垃圾,垃圾的处理是个难题。如果政府将我们的渔船拆除、迁走,我们该到哪里去生存?”

据了解,与朱三毛相似,7年前,在花园口附近,来自信阳的一些渔民结束了靠在黄河打鱼为生的生活,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转而经营起了别具特色的黄河野味鱼餐馆。餐馆建起后,吸引了来黄河边游玩参观的市民,生意红红火火。目前,以“渔家乐”为代表的农家乐已成规模,农家乐也正逐步成为惠济区乃至郑州市一项别具特色的近郊旅游产业和品牌。

然而,不容忽视的一个事实是,“渔家乐”因其先天基础设施落后、垃圾无人收集转移,大量生活垃圾倾倒进黄河,水体面临被污染的威胁。作为郑州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之一的花园口水源地,承担着郑州130多万人口的供水,而该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就有17家渔家餐馆、52条渔船倾倒垃圾,严重威胁着市民饮用水安全。此次,这些渔家餐馆、渔船都接到了撤离令。

[记者调查]

扎堆经营水源地附近多见垃圾

市民王女士反映,上周末,她和同事一起去花园口游览区附近游玩。中午就餐时看到的一幕,让她难以接受:“渔家乐店主把垃圾都倒进了黄河,太不合适了。”

“我们先要了水煮花生,但瞅了一圈,也没有见到存放垃圾的垃圾箱或垃圾桶。没办法,只有把花生皮先堆在桌上。”王女士回忆说,老板将做好的红烧鲤鱼端上来后,将王女士桌上的花生皮和消毒餐具外包装的塑料薄膜拢成一堆儿,双手一捧扔进了黄河。

老板说,他们在这儿开餐馆已有7年,因附近没有人专门负责收集、清运垃圾,附近渔家乐餐馆的垃圾只好都倒进黄河。

前天上午,依部分市民的反映,记者沿黄河南岸黄河公路收费大桥附近的黄河大堤驱车东行,看到大堤上每隔一段距离,就摆放有某某渔家乐餐馆的招牌。顺着招牌来到河堤下,是黄河调水坝的一处弯道。每个调水坝的弯道处,就是一家餐馆,都有渔船停靠,渔船少的有3至4条,多的有5至6条。

“现在,黄河边这样的餐馆有100多家。前些年,一次性杯子和筷子都往里边扔,现在换成消毒餐具好多了。但每个餐馆都是一家子人在这儿经营和生活,加上每年那么多游客,吃喝拉撒、生活垃圾都往黄河里倒。我们也曾试着将垃圾掩埋或者晒干后焚烧,但后来有关部门不允许这样。没办法,只好还是倒进黄河省事。”一渔家乐老板如此对记者说。

顺着花园口向东,记者看到一个刻有“水源保护带”的石碑,上面写道:取水点上游1000米下游100米水域为生活饮用水源卫生防护带;取水点周围100米水域内严禁从事可能污染水源的任何污染活动;防护带内不得排入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不得从事可能污染该水域水质的任何活动。

但就在这个石碑西侧约200米,就有两家渔家乐餐馆在黄河弯道里经营,在紧挨其东侧的黄河边,也有渔家餐馆在营业,而在黄河大堤堤岸南侧,还有庭院式的农家乐在经营。该水源地附近的大堤上,废纸、塑料袋等白色垃圾随处可见。

从黄河公路大桥收费站东至东大坝约2公里的黄河边,仅紧挨黄河水体的渔家乐就有10多家,船只有50余条。

“这些渔家乐的确对黄河造成了污染。”惠金河务局水政水资源科科长丁献忠说,据他们统计,从黄河公路大桥至东大坝,共17家渔家乐餐馆,52条船只。这些渔家乐餐馆所应具备的工商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以及店员的健康证都不齐,“很多是没手续,不合法的”。

“这些渔船都是一家子在经营,我们惠金局辖段的渔船就有300多条,一个餐馆就是一个家庭。之前也曾整治过,但因涉及这些家庭的生活,工作开展有难度。”丁献忠说。

[部门说法]

乱抛垃圾“渔家乐”危及饮用水

据了解,目前,郑州市市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主要有花园口水源地和邙山水源地两处,均以直接提取黄河水为水源。郑州中法原水有限公司从花园口水源地取水口提取原水,经过预沉,向郑州中法供水有限公司(原郑州白庙水厂)提供合格原水。郑州中法供水有限公司对合格原水净化后,向市区管网提供合格自来水。

“污染问题再不解决,花园口水源地供水区域内的130多万人口饮用水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这里占整个郑州市供水比例的1/3,负责向郑州行政区内的市民提供饮水水源。”提及目前黄河渔家乐餐饮业对黄河污染的现状,郑州市中法原水有限公司经理张红专如是说。

被称为郑州北部“水缸”的花园口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在它的一级水源保护区内(取水口上游至黄河公路收费大桥,下游至取水口东700米黄河河面),竟密布着渔家乐餐馆的船只,有的船只甚至直接停靠在取水口。

张红专说,花园口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是指黄河公路大桥至东大坝约2公里的黄河区域,恰恰在这一区域,渔家乐相对密集,黄河水水质面临严重威胁。

据该公司统计,花园口水源地取水口附近有两家渔家乐餐馆、沉沙池周边有10余家、调蓄池旁边有3家,最近的距这些水源重地仅20米远。为保护水源地的水质安全,该公司曾制作81幅宣传标语、7块墙体公益广告、一级保护水源地石碑3块,以此作警示和宣传。

“即使这样,曾经出现过从取水口取回来的黄河水,水质为4至5类水,也就是污水。”张红专说,水质达到3类时是安全的,一旦出现3类以上,“我们的净化成本直线上升”。早在2002年,该公司就开始注意到这一问题,并一直向镇、区、市等级卫生、环保部门反映,希望能够引起政府部门的足够重视。

今年,市、区两级政府又连续下文,开展对郑州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综合整治,但究竟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张红专满怀期待。

[整治措施]

洁净河水对“渔家乐”疏、堵结合

“农家乐是近年来新发展的旅游项目,农家乐旅游产业已经成为惠济区近郊游的一大品牌和亮点。”惠济区旅游局局长罗黎明说,最早,来自信阳的渔民靠在黄河边打鱼为生,经政府引导,在黄河南裹头附近发展起了第一批“渔家乐”餐馆。在区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目前,惠济区全区农家乐、渔家乐已发展到134家,安排就业人员5860多人。今年1至6月,新发展农家乐16家、渔家乐10家。

“目前,它的污染、经营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罗黎明说,该区渔家乐已达到127条船的规模,排水、排污设施极不完善,危及到了黄河水体安全。

针对这一问题,今年,郑州市、惠济区两级政府加大了治理力度。

据了解,在今年惠济区政协会议中,就曾有两名政协委员提出了“治理南裹头黄河边农家风味饭店对黄河水的污染”这样一个提案,该区环保局6月3日草拟了对该提案的回复,这个提案目前已列入今年的政府环保目标。

“一级保护区内的渔船,是要全部撤离的。但怎样撤离,做到既能发展‘渔家乐’的旅游项目,又不污染黄河水,这是根本的目标。”惠济区环保局负责污水控制的局长秦志光说,要求撤离并不是强制取缔。渔家乐的经营者大多是城市下岗职工、当地村民和来自信阳的渔民,“一条船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个家,我们采取的是疏、堵结合的人性化的治理方式”。

记者了解到,惠济区旅游局为更好地引导“渔家乐”不再污染黄河水且能良性发展,在南裹头选址做了一个样板。该样板“渔家乐”餐馆在经营管理中,操作间由船上转移到岸上,由政府帮忙建造,卫生间也由政府出资建造,经营区域内建造污水处理池和污水排放系统,垃圾有专门的集中存放地,渔家乐周围的道路也已实施了硬化,营造了良好的经营环境。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又引导其办理了工商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和健康证等各种经营手续,纳入正规化经营。

“相信,在各部门的大力配合下,在样板渔家乐经验的探索下,其他渔家乐将会得到更好的引导和发展,黄河水污染问题也将会得到根本解决。”秦志光说,此次治理由区环保局牵头,区工商局、农经委、卫生局、旅游局等13个部门综合治理。此次治理是自渔家乐产业形成以来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一次集中综合整治活动。预计本月底,一级保护区内的渔家乐将全部撤离,政府对其的引导工作也会初见成效。(大河报 记者 潘国平 宁田甜文 平伟图)

来源:商都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