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36年左右,广东人口将达到峰值,常住人口总量不超过9900万,之后开始平稳下降!
广东正面临一个长达48年的“人口红利”期,“中间大、两头小”的结构,将带来相对较轻的社会负担和充足的社会劳动力!
但出生性别比失调、环境资源压力过大,也将给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挑战!
昨日(27日),省委、省政府在广州举办“广东人口论坛”。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蒋正华发来贺信,国家人口计生委副主任王国强,省委副书记欧广源、副省长雷于蓝参加。
会上,历时一年半、聘请全国多位著名专家参与的《广东省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新鲜“出炉”,对我省人口发展的10个子课题逐一“把脉”,开出“药方”。
东江惠泽珠三角东部和香港,但其上游地区发展落后,究竟是让当地发展工业、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还是保护环境、继续“穷下去”?
在昨天的广东人口论坛上,有专家指出,我省的最大人口容量为1.1亿人左右。随着资源环境压力的增大,建议对一些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贫困地区实行“生态移民”,据估算全省约有450万人可转移到城镇居住,既脱困又环保。
「严峻形势」水资源最多承载1.08亿人
专家通过对淡水、耕地等基本资源的人口承载能力和能源、粮食供给保障能力的研究指出,广东省的最大人口容量为1.1亿人左右。
据测算,2004年末广东省实有耕地面积303.7万公顷,如以人均耕地0.0 5公顷为警戒线,那么全省耕地可承载人口6074万人,为当时人口总量的69. 69%,超载2642.28万人,超载率为43.5%.粮食缺口可以通过市场调剂解决,真正对广东人口容量构成刚性约束的主要因素是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广东省的水资源最多可承载1.08亿人口。据2005年末统计,目前广东人口总数为9194万人,已达到了可承载人口总量的85%,还有1606万人口的潜在承载能力。但水资源与人口的分布极不协调,目前全省2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有10个城市水资源紧张。
「大胆设想」农民以土地换资本移民到城镇
目前,我省地区间的发展很不平衡。2000年人均GDP低于4000元的21个县或县级市分布在韩江上游、东江上游、粤北石灰岩地区、粤西干旱区等。
这些落后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对人类活动承受能力非常有限,但往往又是全省的生态屏障,究竟是开发还是保护?
有专家大胆设想:广东可以参考西部做法,实行生态移民政策,减轻生态脆弱区和生态敏感区的人口压力。
具体的设想是,通过回收土地使用权,向农民发放移民安置资金,让农民“以土地换资本”的方式获得原始资本,再通过投资购房的方式把农民转移到城镇。目前全省生态压力加大的21个经济落后县市大约有450万居民可以用生态移民的方式迁移出来。
专家认为,此举是对全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可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数据:
2005年末,广东常住总人口9194万人,其中户籍人口7900万人。根据人口发展战略,2010年,广东全省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9350万以内,其中户籍人口控制在8250万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降到6.8‰。在2036年左右人口达到峰值时,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1亿人以内。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