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点
2009-07-04

 

环保资料 -> 《通讯》 -> 2009年第3

 

 

 [评点]

 

http://www.fon.org.cn/content.php?aid=11439

--------------------------------------------------------------------------------

本期点评人:张伯驹(自然之友工作人员)

 

环保部回应

“北京六里屯垃圾焚烧问题争议”

 

环保部环评司司长祝兴祥代表环保部311日在记者会上公开表示了对北京六里屯垃圾焚烧厂兴建问题的态度:

 

第一,六里屯垃圾焚烧厂应该进一步论证。首先是北京市环保局1995年审批了该项目依托的垃圾填埋厂的环评,并明确提出了填埋厂外界500米左右不应该新建永久性住宅,现有建筑予以搬迁的要求,但是这个论证没有认真地落实,厂区周围的人口数量和环境功能实际发生了较大变化。

 

第二,要更大范围地听取公众意见。200511月以来,这个项目周围,我们的城市规划没有得到很好地实施和控制,周边居民显著增多,导致可能受项目潜在环境风险的人数明显增加。我们注意到,公众已经通过群众来信、上访等形式对该项目产生的环境影响表示了关注。因此,该项目建设之前,有关部门应该在更大范围客观、全面、公开地征求公众意见,并做好沟通和协调工作。

 

第三,未经核准不得开工建设。在完成进一步专家论证和更大范围征求公众意见之后,这个项目的建设单位应该将进一步论证的过程和征求公众意见的结果,报送北京市环保局核准,北京市环保局核准后应该公告,如果未经公告,项目不能开工建设。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9312

评点:对环保问题有争议其实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如果不经过社会讨论就让一些极有争议的项目强行上马就是最不正常的事。兴建垃圾焚烧厂的利与弊,绝不能简单地定性——相信更多的讨论一定会有助于争议问题的解决,因为它的目的不是要证明谁对谁错,而是要最大限度地避免大家一起犯错

 

53件涉及环保、生态、饮用水安全等方面的议案已交人大审议

 

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313日在表决通过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及其他重要报告的决议后,在京落下帷幕。

 

据了解,在本次大会上,代表共提出议案518件,其中,由30名以上代表联名提出的议案509件,由代表团提出的议案9件。 代表所提交的议案涉及经济、社会以及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其中53件涉及环保、生态、饮用水安全等方面,已交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审议。

 

记者从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秘书处了解到,今年“两会”期间,代表们向大会提交的有关环境保护的议案主要集中在《关于修改环境保护法的议案》、《关于制定自然保护区法的议案》及《关于制定农村环境保护法的议案》等热点和难点问题上。

来源:《中国环境报》    2009316

 

评点:在去年全国两会的政协提案中,环境资源类提案只占立案提案总数的2.06%。与之相比,今年的人大议案中关于环境生态的比例(约10%)明显高了很多。这样的对比不够科学,但似乎没有办法——每年两会的提案议案并不是公开的,所以很多内容和数字都很难直接获得。对于今年的人大议案,我们有两个期待:期待议案内容更加公开透明;期待议案的回复和受理情况能够真正带来改善。

 

武汉首开电子废弃物回收超市

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湖北省首个“电子废弃物回收超市”在武汉青山区开张。超市将按2/公斤的价格回收废旧电器,防止电子垃圾污染环境。青山区与格林美公司合作,开设了首个电子废弃物回收超市,探索政府引导、市场运营、社会参与的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置新模式。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9330

 

评点:电子垃圾这个词汇已经渐渐为公众所知,社会上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投身于使电子垃圾“变废为宝”的事业中。但是,近年来我国电子废物回收体系之无序、二次污染之严重也不容忽视。令人感到欣慰的是近日国家终于出台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使得相关产业链的运行有法可依。

当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实现电子垃圾的有序利用,并不是仅靠立法就可以彻底做好的,还必须建立、健全架构完善的回收体系和集中处理体系,同时需要推动公众在购买电子产品时做到“绿色选择”。

 

香港灯箱光污染扰民

环保NGO呼吁立法管制

 

据香港《明报》报道,香港住宅区将军澳的大型私人住宅新都城过去半年在商场加装了125层楼高的巨型灯箱招牌,强光不单入侵只有一条马路之隔的欣明苑,更射到远达4公里以外的鱿鱼湾村。

 

香港“地球之友”有关光污染的调查发现,50名受访的立法会及区议员之中,66%认为光污染最大的来源是广告招牌,但有近一半议员表示现在的投诉渠道无效,35%认为应立法管制。

 来源:《中国环境报》   2009323

 

评点:身在城市的你请闭上眼睛想一想,你有多长时间没有在身边看到萤火虫了?现在越来越多的光污染不仅使得夜虫远离我们,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我们的情绪和健康。有这样一句话,值得我们思考:“许多人已经失去了夜空,而正是我们的灯火使夜空失色。”

 

来源:

作者:自然之友

日期:2009-06-15 10:15:54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