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6月25日13:40 金羊网-羊城晚报
大燕河沿岸各村都建了垃圾处理站
来源:新浪网
挥剑环境问题重点区域之二清城两河
本报记者 彭卫
在“区域限批”被取消八个月后,清远市清城区上月再次因为环境问题上了广东省环保局发布的“十大区域环境问题”黑名单。这是怎么回事?带着一串疑问,羊城晚报记者来到了大燕河和乐排河一探究竟。
区域限批,清城两河“名闻广东”
全长45公里的大燕河和被当地人称为“河涌”的乐排河,原本是广东省内寂寂无名的两条小河,2007年2月,因为广东省有史以来的首个“区域限批”,使得这两条小河“名闻广东”。
当时大燕河的污水流入北江,形成十多公里的污染带,致使佛山市三水区水厂停水几个小时;重金属含量超标的乐排河污水又注入珠江,严重威胁到了广州石门、西村、江村三大水厂的饮用水安全。为此,广东省环保局发布了首个“区域限批”,暂停了乐排河、大燕河流域的电镀、印染等新增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环评审批。
清远市环保局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污染的出现缘于“成长的烦恼”。当时,正是清远经济起步的时候,城市人口迅速膨胀,生活污水猛增,工农业快速发展,大燕河和乐排河两岸大大小小数十家电镀、漂染、皮革工厂及养殖场的废水又直接排入两河,加上大燕河河床较高,自净能力弱,诸多因素使得两河河水水质常年处于五类。
重拳出击,一年时间摘掉“黑帽”
为了摘掉“黑帽子”,被“区域限批”的清远开展了系列雷厉风行的环保动作。清城区先后关停了乐排河周边九家电镀厂,取缔了大燕河沿岸硫酸铜、铝灰等违法排污作坊20多家,并对大燕河沿岸的鸭鹅养殖场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和搬迁,禁止在大燕河、乐排河沿河两岸和清城区源潭、龙塘、石角镇其他地方新建养殖场。去年,清城区又取缔关闭了铝灰厂房、洗金场等“黑工厂”65家,取缔非法拆解场47处。
清城区环保局副局长陈卫东表示,经过大力整治,乐排河、大燕河水质有了明显改善,去年9月27日,广东省环保局撤销了清城区有关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批限制。
在大燕河和乐排河两岸的采访中,当地群众对环境的变化多表示“确有好转”。
再上黑榜,“是想推进污水处理”
既然环境有了明显改观,为何上月又上了黑榜?
广东省环保局宣教室的黄主任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相比其他上榜区域,清城区的环境治理确实是干得不错,这次再点他们的名,主要是想继续推进当地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让他们变压力为动力。”那到底大燕河和乐排河的水质情况现在究竟如何?是否还在威胁珠三角的供水安全?黄主任的答复是“工作成绩看得到”、“没有水质监测报告”。那去年取消“区域限批”、今年再将大燕河和乐排河放进“黑榜”的依据是什么呢?黄主任的答复是“水质报告找不到了,你们去问清远市环保局”。清远市环保局的有关负责人则告诉记者:“水质状况确有明显好转,但监测报告找不到了。”
据了解,清城区的源潭镇、石角镇、龙塘镇共有三个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预计今年年底可以建成,明年3月可以投产运行。另外,为了满足工业和城市化发展的需要,新一批的污水处理厂也在规划之中。
■两河直击
“水里的鱼和虾多了”
从清城区沿大燕河而行,雨后的大燕河河水虽然仍显浑浊,但是河岸两旁树木和水草都是一片繁茂,河水中没有发现黏稠的排放物,水体中也没有闻到异味,沿途各村都建立了统一的垃圾堆放点和化粪池。
在地处大燕河中游的源潭镇迎组村委会,村主任叶卓华告诉记者,村里出台了公约,禁止在大燕河两旁开办养殖场,所有鸭鹅一律圈养,垃圾也实现了统一堆放、统一运输和统一填埋,违者都将予以罚款,加上政府对排污企业的控制,水质状况明显好转,农田单产也提高了三成左右。村民潘文广告诉记者,现在大燕河的水比两年前要清很多,他家里五亩稻田在两年前亩产不过600斤左右,现在平均亩产达到了900至1000斤。
在清城区石角镇,那条又脏又臭的乐排河也变得清澈起来。镇环保办主任黄焕祥告诉记者:“过去河里的水是五颜六色的,还伴着恶臭,两岸的住户都门窗紧闭。现在,两岸的电镀厂和铝灰场关了后,水里的鱼和虾多了,在河边散步钓鱼的人也多了。”
■小词典
区域限批
“区域限批”是指如果一家企业或一个地区出现严重环保违规的事件,环保部门有权暂停这一企业或这一地区所有新建项目的审批,直至该企业或该地区完成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