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山披绿装 五荒变“五宝”
2009-06-18

2009年06月18日09:23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理念,以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为基础,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对荒山、荒坡、荒地、荒水、荒滩等未开发利用的“五荒”资源进行开发治理,拓宽产业渠道,增加经济收入,向“五荒”资源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全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目标。

  改善生态———“向五荒要钱”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过程中,阿荣旗通过与村干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养殖户座谈的形式了解到,绝大多数干部群众对日趋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的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频发痛心疾首,对生态环境日益脆弱的现状有着深刻认识,也意识到了水土流失造成地面切割,沟壑纵横,大量肥沃的土壤流失,肥力下降,地力衰退,地面林草植被稀疏,涵水能力减弱,滞洪能力低下,直接后果是无雨年年旱,有雨则成灾。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阿荣旗领导班子解放思想,深思熟虑,经过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并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制定出台了《阿荣旗“五荒”资源治理开发实施意见》,对全旗“五荒”资源进行规范治理开发,对集体所有“五荒”地、林地及农区内国有疏林地、灌木林地进行调查。建立“五荒”资源类型、面积、四至、自然状况、现有使用证件、适宜治理开发措施等档案。经旗政府相关主管部门收集资料及信息、编制治理标准,确定了治理措施和期限。宜蚕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基本草牧场承包年限为30年;荒水、荒地、荒沟承包年限为50年;荒山、荒滩承包年限为70年。

  科学拍卖———“五荒变五宝”

  在“五荒”治理开发中,按照“谁建设、谁管护、谁受益”原则,实现责、权、利结合。承包者按期完成治理任务,经验收合格后,由相关部门颁发《林权使用证》、《草牧场经营权证》等相应证书,并明确在不改变林地用途的前提下,承包者对所承包的“五荒”资源依法享有使用权,享有依法治理开发成果的收益权,享有利用“五荒”资源培育人工林的采伐权。根据“五荒”资源现状,分类确定“五荒”治理措施,明确荒山、荒坡治理以水平沟工程为主,与鱼鳞坑配合布设;荒滩治理以稳固河道荒沟治理方法为主;荒沟治理以修理沟塘边坡,做石谷坊或土谷坊、淤地坝、沟头防护,淤土植树为主。并对群众进行技术指导,让承包户了解治理方法并按治理标准严格落实。积极协调金融信贷部门对“五荒”资源治理开发给予资金支持,旗信用合作社安排专项贷款7000万元,用于扶持农民交纳承包费和投资治理。

  各乡镇、村民委员会制定了“五荒”资源治理开发实施细则,以农户为单位进行承包,签订承包合同,收取承包费。鼓励农民以组建专业合作社的形式进行承包。通过政策保障、利益引导、奖励扶持、定权定责等机制促进全旗农民广泛参与“五荒”治理开发,变荒为宝,使“五荒”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开发利用。截止目前,全旗共拍卖“五荒”资源42.7万亩,占全旗“五荒”资源总面积的二分之一。

  资金还民———点亮“致富灯”

  全旗的“五荒”拍卖资金统一纳入富民产业基金,由旗财政设专户管理。明确规定富民产业基金重点用于富民产业的重点项目和重点环节。主要对生态环境治理开发和带动农民增收明显的柞蚕业、林果业、奶牛产业等富民产业建设的补贴,实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富民产业基金实行“直通车”拨付,直接补贴到农户,对符合全旗富民产业规划、项目建设管理规范、建成后效益明显的项目,在补贴基础上给予适当奖励。

  对建设奶牛小区、贷款外购奶牛共补贴资金816万元,其中奶牛小区建设补贴600万元,购牛贷款贴息216万元。肉类产业建设中对新建肉畜肉禽小区补贴资金210万元。建两个种鹅基地和一个鹅孵化厂站补贴154万元。对柞蚕加工企业建设和蚕茧贮藏窖建设给予补贴40万元。对果品贮藏窖建设、山坡地退耕和林木苗圃建设补贴108万元。全旗新组建各类经合组织20个,每个补贴1万元,共补贴20万元。建农业园区5个,补贴资金180万元。建旗级土地流转中心一处,每个乡镇建土地流转中心一处、建村级土地流转服务站,共补贴资金180万元。

  治理开发———“荒山披绿装”

  “五荒”资源治理开发以来,阿荣旗广大农民积极参与,承包“五荒”资源的农民植树积极性空前高涨,利用荒山、荒地等资源植树6.2万亩。今年春季全旗植树1000万余株,是前10年植树的总和。承包农民通过栽植经济林、用材林,一次性投入换来长期效益。如栽种杨树,20年后每亩收益可达2万元;栽种果树,进入挂果期后每亩年收入一般在1000元左右。霍尔奇镇大泉山村村民张子敬承包了300亩荒山,准备栽种果树和杨树:“栽树就是把钱存入绿色银行,保证年年本息双收”。

  “五荒”资源治理开发后,全旗实施封山禁牧,草牧场实行季节性休牧,全旗所有牲畜一律实行舍饲圈养,养畜户一改以往追求大群体低效益的养殖模式,开始淘汰落后畜种,引进优良舍饲品种,寻求效益最大化,有效提高畜种质量、稳定畜群总量。宜蚕柞林、榛林是“五荒”拍卖中的热点,100亩的宜蚕柞林治理成蚕场后每年收益在3万元左右,同样面积的榛林经封育后,每年收益可达4万元左右。

  “五荒”资源拍卖到农民手中后,农民重视资源保护的观念和造林积极性大大提高,所有承包户都成为管护人员,从牛羊上山、盗伐林木到森林草原火灾,他们积极管理、保护资源。向阳峪镇椅子山村老支书感慨万分:“早些年每到春季,镇里和村里总是为如何预防和制止村民毁林、毁草,滥开滥垦而头痛不已,可如今大家都争着抢着上山植树种草,即实现了农民增收致富,又达到了美化生态的目的。”

  通过治理开发,荒山披上了绿装,荒滩长出了新苗,昔日的“五荒”变成了“五宝”。阿荣旗通过“五荒”治理开发正阔步迈进科学发展之路。(王建庭)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