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途雪豹病愈 放野祁连山
2009-06-10

2009年06月10日09:11  兰州晨报

  经一个多月救治已恢复健康状态 回归山野后仍有身体虚捕食难之忧

  6月9日,记者从甘肃濒危动物研究中心了解到,因病导致身体虚弱不得不离开祁连山到张掖农村觅食求生的“雪山隐士”——雪豹经历生死考验后,在甘肃濒危动物研究中心工作人员的精心呵护下,现已康复,张掖有关部门已于8日下午接回雪豹,决定于10日将其放野。

  康复雪豹令人生畏

  4月29日上午11时许,距祁连山区约有60公里远的临泽县沙河镇兰家堡村6社村民陈淑花在自家杂物间的柜子上发现了觅食的雪豹,雪豹受惊逃窜。当日上午11时25分,兰家堡村6社村民张永和从县城办事回家时再次看见312国道边树沟里静卧的雪豹,并迅速报警。接到报警后,临泽县公安局、临泽县林业局等部门工作人员迅速赶到现场,张掖市野生动植物资源管理局、肃南县鹿场、甘肃濒危动物研究中心工作人员也先后赶到,经过张掖市野生动植物资源管理局专家辨认,确认这是一只雪豹。当日下午,肃南鹿场的工作人员用吹管通过车窗向三四米远处的雪豹注射麻药,将其麻醉后装进事先准备好的铁笼子里。雪豹随后被运往甘肃濒危动物研究中心救护。

  6月6日,记者来到甘肃濒危动物研究中心,在一个大圆形铁丝网中,雪豹静静地躺在一个特制铁笼中。看到有人靠近,健壮的雪豹表现出特有的警觉,口中不时发出“呼呼”的叫声,令人生畏。

  据甘肃濒危动物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崔雅雄介绍,雪豹今年大约3岁,它刚刚被运送到研究中心时,身体十分虚弱,胃口也很差,致使当初很多老百姓把体形不大的雪豹误以为“病猫”。也幸好雪豹成了“病猫”,才没有对人畜造成伤害。日前,在甘肃濒危动物研究中心研究人员的精心呵护下,雪豹身体已康复,恢复了往日的威风。“这家伙现在每天能吃至少4公斤的牛肉,身体已经恢复到健康状态。”崔雅雄说。

  “雪山隐士”历经生死考验

  据介绍,雪豹是一种濒危的猫科动物。因为雪豹的活动路线较为固定,容易捕获,加之豹骨与豹皮价格昂贵,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人类不断地捕杀雪豹,使雪豹的数量急剧下降。同时,人类的活动给这种大型猫科动物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压力,估计全世界种群数量仅有几千只。目前,雪豹已被列入国际濒危野生动物红皮书。由于雪豹分布在雪山的雪线附近,因而美丽的雪豹被誉为“雪山隐士。”据研究人员介绍,虽然在祁连山有雪豹丰富的食物(如野兔、山羊等),但由于这只雪豹身体虚弱等原因,大大降低了捕食能力。为了渡过生存的难关,面临生死考验的雪豹不得不铤而走险,迁至村庄附近靠捕食幼小家畜等求得生存。

  “放野”后的三个担忧

  崔雅雄告诉记者,由于雪豹的食量较大,中心每天都为雪豹的进食承担比较大的成本。目前,雪豹的体质已经恢复,达到了放野的条件。加之目前气温较高,习惯于冷凉山区生活的雪豹已经有些“不适应”动物研究中心的环境。但对于放野凶猛的雪豹,也面临一定的风险和挑战。首先,在张掖捕获雪豹时,已经对其进行了药物麻醉,在这次放野时,为了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不得不对其进行二次麻醉,这将对它的身体造成一定的损害。其次,将雪豹放野后,雪豹会不会再次上演捕食难等因素致使其死亡?第三,雪豹放野后,会不会出现雪豹下山,潜伏在人类活动的地区,对人畜构成危险呢?据介绍,放野时,在挑选好的地点必须对雪豹进行麻醉,而工作人员埋伏观察,待雪豹完全苏醒后离开,这样才能完成放野任务。

来源:新浪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