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鸣响生态危机警钟
2009-06-08

09-04-23 08:54:17  来源: 甘肃经济日报

  祁连山冰川多年来的大幅缩减和祁连山区生态日益恶化的态势,已使河西走廊乃至中国西部地区的生态危机全面升级。河西走廊东部,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有合拢的危险;河西走廊西部,库姆塔格沙漠正以每年4米的速度逼近敦煌;北部,黑河下游的额济纳地区曾经的黑城文明已经消失,而今的额济纳正饱受着被沙漠吞噬的威胁,成为阿拉善地区的沙源之地。

  冰川缩减小冰川或在2050年前基本消失

  今年68岁的凯玉兰老人的家,就在祁连山麓。老人告诉记者,她打小就生活在这里,晴朗的盛夏,推开家里的窗户就能看到横过山腰的雪线。雪线上银光闪烁的冰雪世界的美景,以及窗户外不远处祁连山上葱茏的林木盛夏时节送来的清爽凉风,曾经让她觉得生活在这里是此生最大的幸福。然而,曾几何时,这一切都悄悄地变了:冰雪世界变得越来越缥缈,门前山上的树也不知什么时候没有了,现在走出门,看到的是光秃秃的绵延不尽的山,推开窗,进来的是哗啦啦带着燥热的土。说起这一切变化,老人既伤感又无助。

  3月13日,刚刚下完一场春雪,记者出嘉峪关西行。尽管春雪尚未融尽,但戈壁上的沙尘暴依然频频来袭。遮天蔽日的沙尘一袭来,便如飓风卷起“沙龙”,记者眼前的天地立刻一片昏暗。“愤怒”的“沙龙”抽打着行驶中的车体和窗户玻璃,发出噼啪声响,让人心惊胆战。司机告诉记者,这还不是最凶猛的沙尘暴,最凶猛的沙尘暴能将人、畜卷起,能将村庄填埋。

  下午2时许,经过艰难的行驶与跋涉,记者终于在洪水坝河上游登上海拔4380米的高山,横亘眼前的便是祁连冰川中离城市最近的七一冰川。冰川发育在两座雪山之间,碧蓝的天空下,冰川水晶般质感的冰面,闪耀着幽蓝迷离的光芒,如一位绝世佳人。然而,这美得惊人的冰川,与记者出发时所看的资料图片相比,不仅小得多,而且薄得多。

  甘肃省气象科学研究所的冰川考察报告显示,整个祁连山地的现有雪线,比古雪线升高了500-800米。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多年的监测也表明,从1950年代以来,祁连山地的冰川大幅度缩减,东部冷龙岭年均后退16.8米,中部和西部的走廊南山年均后退3.3米,局部地区冰川的后退幅度每年达16米以上。肃南牧民索进明说,十年前他去看冰川很容易就能看到,而现在至少要比以前多翻几个山头。

  所有的勘查、目测资料均显示,祁连山冰川正以一个令人惊恐的速度在退缩。

  冰川的缩减,致使冰雪融水减少,祁连山区的出山径流因此下降了近1亿立方米。祁连山河川总径流量只有78.55亿立方米,1亿立方米的减水,使祁连山区本已岌岌可危的生态雪上加霜。

  有专家预测,冰川萎缩的态势还将继续,面积在2平方千米左右的小冰川将在2050年前基本消失,较大的冰川也只有部分可以勉强支持到本世纪50年代以后。

  牧场退化风吹沙起见草根

  由于冰川缩减、地下水位下降以及超载过牧等综合原因,祁连山区牧场退化严重。

  甘肃省林业厅的有关资料显示,祁连山区全区退化草地面积99.94万平方公顷,占全区草地总面积116.3万平方公顷的85.9%。与上世纪50年代相比,牧草产量下降30.4%,牧草覆盖度下降11.11%,牧草高度下降41.09%,畜均草地占有量由建国初的2.25平方公顷减少到现在的0.6平方公顷。

  家里有5口人、500多只羊的索进明说:“连我们自己都觉得这羊再不能放了。你们去牧场看看,根本就没有草了,羊吃的都是草根,是风吹起沙子而裸露在外面的草根!”

  索进明的父亲告诉记者,以前一年四季山上的雪不化,牧场的草羊吃不完,牧场水源也充足,到处有泉眼。而现在水位下降,山上没水,不只羊没水喝,甚至连牧民也没水喝。每天他们要到20多公里外拉水上山。还有的牧民干脆在牧场修起了水窖。但修的水窖越多,水位下降的越厉害,形成了“越挖越降,越降越挖”的恶性循环。

  在大羊角牧场,由于刚刚融化的春雪,记者未见到风吹沙起的景象,但眼前的牧场可用寸草不生来形容。残雪覆盖下的是黑色的沙土和砾石,砾石上,有斑驳的黄绿苔藓。在场子沟牧场,记者所见情形也与大羊角牧场几乎相同。

  据了解,肃南县不只草原退化和盐碱化严重,近年来,蝗虫害和鼠害也大面积发生。省林业厅的资料显示,肃南草原鼠害危害面积占到可利用草原面积的38%。在天祝县,县林业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天祝县草原严重退化面积占到了全县草地面积的34.4%。

  荒漠化加剧很多村庄被沙漠吞噬

  沿着黑河流域行走,记者看到,临泽、高台的很多村庄已被沙漠包围。这些村庄黄昏中远远望去有些凄凉。高台县黑泉乡胭脂堡村一位老人告诉记者,随着“沙进人退”,这里大部分村民已经背井离乡,剩下没走的,也就是像他这样走不了的“老弱病残”了。

  高台县林业局一位人士介绍,在高台县,被沙漠包围的村庄已有七八个。

  村庄被沙漠吞噬最严重的,是河西走廊东部的民勤地区。记者几年前在民勤采访时,有一个村庄因沙漠吞噬,只剩下了最后一户人家。这户人家的门口放着一只脏陋的瓦盆,瓦盆里有仅覆过底的脏水。女主人告诉记者,这是用来喂牲口的。“水在这里比什么都金贵。”女主人说,因打井已打不出水,他们家要隔十多天才去几十里外的地方拉一次水,洗完脸的水要喂牲口,洗完菜的水要过滤了用来洗衣服。

  湿地破坏物种种群数量急剧锐减

  史料记载的张掖,曾是一座坐落在湿地上的城市,水多湖广,湖面及沼泽约占全城面积的三分之一,湖中皆芦苇。而如今,张掖甘州区北郊的湿地已不足2.6万亩。

  站在曾是“荻浪翻天”的甘州区城北,记者已无法找到当年芦苇荡的遗迹。在临泽、高台两县,记者看到大片湿地、农田夹杂,部分湿地已盐碱化。盐碱化了的湿地,地面干裂,上面像撒了一层霜,土粒也凝结成板块状。当地居民说,这种板块状的土粒融水后浇到花上,花草会枯死。而这种盐碱化了的湿地,也会逐步退化成戈壁,最终变成沙漠。

  湿地,是许多珍稀野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基础,被誉为“天然物种库”。据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有关人员介绍,因湿地减少和破坏,保护区内一大批国家级保护动物及珍稀物种种群数量锐减,雪豹、藏雪鸡、白唇鹿、野驴、金雕等难觅踪迹,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

  与湿地破坏一样,使物种锐减的,还有森林退化。省林业厅有关人员告诉记者,祁连山区因干旱和高温,青海云山、高山杜鹃、高山柳树等树木不能适应,常表现出生长不良、病虫危害严重等衰退现象。20世纪以来,祁连山北坡的青海云山林出现大面积的针叶发黄、长势衰退、病虫害严重等现象。近年来,每年发生各类森林病虫害3.4万平方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30.6%,部分林成片死亡或趋于死亡。

  “近清明,翠禽枝上销魂。”临近清明的时节,记者站在“天然物种库”前,却看不到翠禽,也听不到鸟鸣,只有茫茫“白土”和一片寂静。

  人口“膨胀”毁林开荒致生态恶化

  “河西走廊生态恶化,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气候变化,这是自然变化,无法抗拒;另一个就是人为因素。”2008年4月,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王乃昂教授在接受某媒体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王乃昂教授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河西走廊人类活动与环境变化及其反馈过程研究》中得出这样的结论:近两千年来,人类活动对石羊河下游湖泊的影响量级,整个历史时期平均为28%,清代以来则高达88%以上。

  也就是说,在清代以前,气候的自然变化是影响石羊河流域环境改变的主要因素;清代以后,人类过度活动成为主要因素,且高达88%。

  据了解,在我国汉唐繁盛时期,河西走廊人口很少突破40万人,即使到明朝后期,河西三大流域人口也只有35万。清代早期废除了之前的“人头税”,实施“摊丁入亩”制度,“调动了生产积极性,也促进了社会发展”,但是这一政策直接刺激了人口的迅速膨胀。乾隆年间,中国人口从1亿猛增到3.12亿。加之河西地区政治形势相对稳定,大量移民进入河西。嘉庆年间,河西地区人口达到127. 4万,至此河西走廊人口密度突破了干旱地带人口压力的“临界指标”,达到8.8人/平方公里,超过了国际上干旱地带人口压力的“临界指标” ——7人/平方公里。

  而今天河西走廊的人口达到450万。

  省政府的一份资料显示,至2000年底,甘肃的人口在过去50年里翻了一番多,达到2557万人,但耕地只增长了4%。人口膨胀,只好大量开荒毁林。在建国后的20年里,西北地区3次大规模毁林开荒,破坏草地667万公顷,毁林18.7万公顷。毁林开荒带来水源枯竭,土地沙化。以祁连山冰川融水为源头的石羊河,年径流量已从20世纪50年代的6亿立方米降到了不足1亿立方米。在其下游的民勤县,农民只好拼命打深井,从100米打到300米,造成地下水位下降,50万亩沙生植物因地面焦渴而死去,520万亩草场退化。草死沙起,河西地区开始频发沙尘暴。

  祁连山

  祁连山,位于我国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省西部边境,由多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和宽谷组成,全长近千公里,属褶皱断块山。祁连山山峰多在4000-5000米之间,最高峰疏勒南山的团结峰海拔5808米。海拔4500米以上的山峰终年积雪。

  祁连山横贯河西走廊全境,是河西走廊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三大内陆河的发源地。山区年均出山径流量72.6亿立方米,是河西走廊内陆河水系径流的主要产流区。

  河西走廊干旱少雨,年均降雨量不足200毫米,而蒸发量超过2000毫米,水资源匮缺,河西走廊万物的繁衍生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完全依赖祁连山区的水资源。祁连山区源源不断提供的水资源,发育了河西走廊绿洲,遏制了腾格里、巴丹吉林和库姆塔格三大沙漠的会合,阻止了沙漠往南推进。一旦祁连山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水源涵养功能下降,河西走廊荒漠化也将不可避免,我国西北部广大地区都将遭受荒漠化的严重威胁。

来源:甘州在线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