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06 07:00:39)
市环保局高工徐鸣九
“增白”纸杯可能致癌
昨天是世界环境日,市环保局、农工民主党烟台市委员会、市政协、市教育局等单位在市区举行了多场宣传活动。在活动现场,记者采访了市环保局高级工程师徐鸣九,针对目前盛传一次性纸杯太白可能致癌的说话,徐鸣九表示,加工工艺不过关的纸杯的确易产生有害物质,建议市民慎用。除了质量问题,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角度讲也应该尽量少用、甚至不用。
徐鸣九表示,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一次性纸杯主要分为三种:一种是用白卡纸做的,主要用来装干东西,不能盛水和油;第二种是涂蜡纸杯,这种杯子因为用蜡浸泡过,所以较为防水、厚实,但只要杯子里所装水的温度超过40℃,蜡就会融化,而蜡含有致癌物质多环芳烃;第三种是现在人们普遍使用的纸塑杯,外面是一层纸,里面则是一层淋膜纸,如果制作时所选用的材质不好或加工工艺不过关,会产生有害物质。此外,有的纸杯生产厂家为了使杯子看上去更白,加入了大量的荧光增白剂,这些有害物质一旦进入人体,会成为潜在的致癌因素。因此,纸杯不是越白越好。
导致纸杯质量问题严重的原因,在于企业受利益驱动、政府监管缺失、消费者贪图便宜。记者昨天采访了市质监局信息所,工作人员表示,现在,一次性纸杯只有行业标准,没有国家标准。而行业标准只是推荐性的,不具有强制作用,因此,处罚起来缺乏依据。徐鸣九表示,从环保的角度考虑,纸杯不属于环保用品,在生产过程中既要砍伐树木,又要添加塑料,因此少用为宜,如果要用的话,最好是装冷水,这样可减少有害化学物质的挥发,降低对人体健康的损害。
500个环保袋三分钟抢完
领了布袋子 还用塑料袋
昨天,市环保局在海航社区举办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活动现场,工作人员准备的500个环保布袋子3分钟内发放完毕。前来领布袋子的,多半是年过半百的大爷大妈,是每个家庭买菜的主力军。记者现场采访了20位领布袋子的居民,他们全都在为限塑叫好,但除了去超市,到菜市场买菜还是以一次性塑料袋为主。
2008年6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同时,在商场、超市和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对塑料购物袋进行收费,以此减少塑料购物袋的使用量。如今,这项限塑令实施已一年,我市商场、超市、医院等这些场所限塑令实施得最好,已经完全不提供免费购物袋了。但在农贸市场和一些小区的水果、蔬菜、早点销售点,却成了“限塑令”实施的盲区。
接受采访的海航社区居民夏大妈表示,即便拿了环保布袋子去买菜,但卖菜的人会习惯性地把菜装进塑料袋递给她,布袋子也只是起到了一个集中的作用。每天早上买的菜至少会带回家5个五颜六色的塑料袋。 另外,在回答“您认为怎么做才能真正限塑”时,多数市民都表示,应该从源头抓起,生产不符合规定塑料袋的厂家都予以关停。
义工、孩子、生活帮记者
沙滩里挑出上千个烟头
昨天上午,晚报义工携手“生活帮”记者和近300名孩子们来到海边,捡拾海滩垃圾。忙活了一个午,每人都捡到几十个烟头,汇总起来,少说有上千个烟头,成果很是“壮观”。
慈善义工姚俊的脚从小有毛病,走路需要拄拐,海滩上沙子很“宣”,边走边捡烟头,走起来不是很方便,即便如此,姚俊还是和100多位“工友”一起顺着海滩从西头走到东头,手里的袋子装着几十个捡来的烟头。
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孩子们在海边用稚嫩的小手抠出一个个烟头、一块块石头。 YMG记者 李 珑 刘晓阳 通讯员 张百勇 孙乾坤
来源:水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