扰民的噪声污染谁来管?
2009-06-04

 2009-06-03 14:39:13  稿件来源:海口晚报

高音喇叭是生活噪音的重要来源。海口晚报见习记者 陈元才 摄

高音喇叭是生活噪音的重要来源。海口晚报见习记者 陈元才 摄

高音喇叭是生活噪音的重要来源。海口晚报见习记者 陈元才 摄

    “吵得我想自杀。”海南省海口市一位市民这样形容噪声带给他的感受。为了即将高考的孩子,他们有的选择将孩子寄宿在亲戚家,有的选择在宾馆躲避几天。

    然而,这毕竟不是长久之道。深入分析海口噪声产生的根源,除了规划不完善,没有分区域合理安排饮食业、娱乐业统一经营场所外,更重要的原因来自于管理上的缺陷。海口防治噪声污染的部门多达9个,一些部门各自为政,缺乏协作,市民的投诉被互相推诿。

    根治海口噪声污染的难度,也许比想象的要大得多。

无计可施

临近高考噪声依旧

    “平时吵也就算了,现在孩子高考了,应该收敛点。”6月2日上午,不少市民打进海口晚报热线,反映临近高考噪音污染问题。

    郑先生说,在海甸岛海岸路港湾花园附近,有3处经营烧烤和夜宵的场所,都是通宵营业,半夜里,喝酒猜拳、摇骰子、厨师炒菜等各种吵闹声不绝于耳,如同白天一样。而且,这种情况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一直没人管。

    家住海垦机械厂住宅区2号楼的陈官生说 ,该小区旁边有一新建的小区,从春节前动工,一直吵得非常厉害,小区临近几栋楼的居民意见都很大。有人投诉后,该工地减少了夜间施工,但每天凌晨5时左右,就“轰轰隆隆”响起,让居民们很是无奈。

    过去几个月,大家一直在忍受,最近,一些家庭实在忍受不了了。同住2号楼的王桂兰家的孩子马上就要高考了,每天复习已经让孩子很累,但因工地清早开工,导致孩子休息很差,对此王桂兰一家十分恼火,生怕孩子的身体出现状况。

    “我已经对噪音污染无语了,不知道还能不能治理?工地扰民的情况已不是一两天了,大家以前就反映过,但没有用。”住在附近的李建才无奈地说。

在家睡觉如睡工地

    “吵得我想自杀”“感觉快疯了”“想一头撞死”,面对噪音污染给生活和身体健康带来的影响,市民们既愤怒,又无奈。因无力改变现状,他们最终还是选择了让步或忍受。

    “我只能搬家了,等这个工地完工后再回来。”家住世贸附近的王女士向海口晚报反映,她刚生了宝宝,不仅大人需要休养,孩子也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然而,她家对面一个刚开工的工地,没日没夜地施工,通常是凌晨两三点,还在浇灌水泥,各种机械声、钢铁声传得很远,“在家睡觉跟睡在工地上没什么区别”。

    起初,大人还可以忍受,但孩子受不了,一天晚上被吵醒四五次,偶尔发生比较大或刺耳的声音,还会把孩子吓哭。

    看着孩子受苦,王女士和丈夫几次找工地反映,但没有任何效果。无奈之下,他们选择了搬家。“在找好房子前,先住几天宾馆,再找房子租,打算等工地完工再回来。”

九龙治水

    面对噪声,市民选择回避,一方面是由于与制造噪声一方交涉不成,另一方面是由于向执法部门投诉无果。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要从海口噪声污染防治部门的分工说起。

    “九龙治水”,是人们形容一件事由多个人或多个部门管理,造成一个人一个意见,谁也管不好的局面。从职责分工上看,海口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分属海口市国土环境资源局、海口市执法局、海口市公安局、海口市文体局、海口市交通局、海口市工商局、海口海事局、铁道部门、民航部门9个不同的部门。

    由于噪声污染防治涉及部门较多,加上有些部门各自为政,造成有些噪声污染投诉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各部门投诉受理电话也不一样,市民打这个电话,说是另外一个单位受理,打另一个电话,又被推到另外一家,常常会觉得“投诉无门”。

    而制造噪声的一方,在没有看见有人来制止后,更加有恃无恐,不仅噪声依旧,还可能形成新的噪声污染。

    此外,海口将环境污染的注意力较多投入在治理水、空气、垃圾的污染上,往往忽视了噪声污染,用于噪声治理资金比较匮乏。

    噪声污染执法部门执法成本又远高于企业违法成本,检测手段也比较少,结果只能降低监测标准,以至于常出现监测不到位的现象。

    对于噪声扰民处罚的力度也比较小。目前,执法部门对噪声污染的治理主要是以教育为主,处罚为辅,处罚力度不大,以至于有些建筑工地、经营户和城管执法人员玩“捉迷藏”。

    一位执法队员介绍说,执法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就是取证难,因为噪声的大小需要仪器和设备去检测,街面上各种声音混杂,仪器很难把某种噪音与其他声音分开来。此外,噪音产生的时效性强,有时拿来设备检测,人家知道后停工了,噪声没了,证据也没了。

规划缺陷

    “选址不当带来的结构性污染,是我市噪声污染的重要根源。”业内人士认为,海口噪声扰民问题屡禁不止,除执法主体不清、管理欠缺外,还有城市建设规划不完善、项目为赶工期连续施工、市民环境意识有待提高等原因。

    首先,第三产业选址不当,造成结构性噪声污染。

    目前,海口市许多文化娱乐场所都建在市区内,普遍靠近居民区,有的甚至建在居民楼内,特别是一些酒吧、慢摇吧,营业时产生的低音震动,严重影响了市民的生活。

    在海口市环保界人士看来,因选址不当带来的结构性噪声污染,仍有扩大的趋势。

    专家分析,海口市在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过程中,没有分区域合理安排饮食业、娱乐业统一经营场所,造成许多娱乐场所布点不合理,结构性噪声污染一时难以根治。

    其次,一些企业未经环评领执照,环保措施不力产生噪声。

    海南省实施企业登记制后,大排档、歌舞厅、慢摇吧等,大部分都未经环保批准就领到了有关证照,很多企业甚至没有采取任何隔音、降噪措施就开业了。

    相当多的歌舞厅、卡拉OK厅和慢摇吧就建在居民楼或居民区内,这种“先污染后治理”的做法,无形中增加了噪声污染执法行政成本。

    第三,建筑工地连续施工、超时施工形成噪声污染。

    根据《海口市噪声污染防治办法》规定,在市区范围内,任何单位不得在中午12时到下午2时、晚上10时到次日6时,进行产生环境噪声的建筑施工作业。但紧急抢险、抢修和因生产工艺上要求或者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除外。因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须事先向主管部门申请,获批后要在作业前公示附近居民。

    但记者了解,很多项目在获批后,施工作业再无顾忌,噪声超标成了很自然的事。有的企业认为,自己获批或交了超标排污费,不会有人来管了,甚至在超过审批期限后,还在超时作业。

    此外,对渣土的运输时间,要求在晚上10时以后才能运输,这也是造成工地夜间施工,产生噪声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四,少数居民环境意识差,不经意制造噪声影响他人。

    由于南方城市生活习惯的原因,大部分场所都营业到深夜,对周边的居民生活影响较大。同时,随着机动车数量的激增,司机乱鸣喇叭的不文明行为也有所抬头。

市民之声

    在致电海口晚报的市民中,很多人都表示,根治噪声污染,市民要理解,也要维权,职能部门要监管,更要协作。

    建立“黑名单”

    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吴先生认为,职能部门当前应该对存在噪声污染隐患的单位进行调查摸底、登记入册,尤其将已经立案查处的单位进行归类建档,为日后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对一些违章现象频繁、违章情况严重的单位列入重点整改单位,督促其有效整改。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在城管部门的李先生认为,应该成立噪声治理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职能部门必须明确职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整章建制,使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加强城市规划

    在城建部门工作的陈小姐认为,在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过程中,分区域合理安排饮食业、娱乐业统一经营场所。编制营业性饮食业、服务业和娱乐业布点规划,提出经营场所的规定和限制条件,引导经营者合理投资。

    提高市民环保意识

    从东北来海口购房的退休工人李大爷认为,要从根本上治理和解决噪声问题,还是要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其实绝大部分噪音是可以避免的。

    他建议,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作用。职能部门也要确保投诉热线畅通,尽量在第一时间消除噪声对市民的侵害。(记者光明 陈延鹏)

来源:新华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