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鼠"苦难"或将结束
2009-05-31

记者葛进 陈超 刘霞    2009年05月31日08:45  来源:《科技日报》

  5月28日,日本科学家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宣布了一项引起争议的研究成果:他们在猴子的受精卵中人工植入外源遗传基因,成功培育出世界首批能够遗传转入基因的猴。

  研究小组在多只狨猴体内植入一种“发光”基因,结果,这些转基因猴的皮肤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会发光,其后代也遗传了这一特性。

  研究人员认为,由于猴与人类同为灵长类,与转基因鼠相比,这项成果把动物转基因技术的实际应用又向人类推近了一步。科学家计划创建猴子家庭来研究人类也会出现的神经退化疾病。但在灵长类动物体内引入有害基因也引发了伦理争议;有人担心,该技术可能让非法的“转基因人”成为可能。

  首例能遗传转入基因的猴诞生

  日本庆应大学实验动物中央研究中心的佐佐木恵里小组将一种原产于巴西的小型狨猴———绒耳狨作为实验对象。他们先使用病毒开发了一种可以将外源遗传基因高效植入受精卵的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再将一种来自于水母的基因———绿荧光蛋白(GFP,现已普遍用作生物标记。若该基因暴露在紫外线下,拥有GFP标记的动物将呈现绿色)种入病毒,再将病毒植入浸在特殊培养液里的受精卵中,使胚胎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发出绿光。然后将受精卵移植入7只正常的狨猴代孕母亲子宮內,最终生下了5只幼狨。

  通过检查发现,这5只幼狨的体内都携有绿色荧光蛋白质。研究人员又从这5只狨猴中提取了一只雄狨的精子与另一只普通母狨的卵子进行体外受精,结果诞生的第二代狨猴体内依然有绿色荧光蛋白质。据此,灵长类动物的转基因实验取得了成功。所有这些狨猴都很健康,在正常光线下并不发光。

  其实,早在2001年1月11日,美国科学家就宣布用水母培育出了世界上首只转基因猴,名叫“Andi”(安迪),但该基因没有进入安迪的生殖细胞内,因此,其后代没有遗传该基因。佐佐木恵里在接受英国《独立报》采访时表示,这是人类首次制造出能够遗传转入基因的猴。

  猴比老鼠更接近人类

  目前在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以转基因鼠使用最为广泛,科学家一直使用转基因老鼠来获取人类疾病的相关信息。但佐佐木恵里认为,人类和老鼠在生理、解剖以及组织上有很多差异,在灵长类身上重新制造疾病会更有指导意义。而此次日本研究人员的实验对象狨猴不但在解剖学上与人相近,而且成熟期短,可大量繁殖,很有可能在将来取代大鼠在转基因研究方面的地位。

  此外,鉴于狨猴的脑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达程度与人相近,因此转基因猴在研究人的脑部疾病方面也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如日本研究人员就声称,今后他们将主要利用转基因猴研究治疗帕金森症等脑部疾病的方法,而体内含有帕金森症基因的转基因狨猴有望在今后一至两年内诞生。

  他们称,这一技术将使科学家能培育具有某些基因缺陷比如帕金森症、糖尿病等遗传疾病的猴子,然后让这些转基因猴通过正常的生育将这一特性遗传,让科学家在更好地理解这些疾病的同时,避免制造转基因猴子的高昂成本。

  英国帕金森病协会的负责人克瑞恩·布瑞恩表示,这对帕金森疾病的研究非常重要,因为从遗传学的角度来看,猴类比老鼠更接近于人类。

  佐佐木恵里也表示,能够操作灵长类动物的生育细胞将不可避免地提出一个问题———是否人类也可以做到。因为其不可预知性,生殖细胞基因治疗目前还处于科学研究的禁区,在英国也属非法。但如果能够在人类的“近亲”猴类身上证明其可以实施,或许科学界需要重新考虑使用生殖细胞基因治疗来永久性地清除遗传的疾病基因。

  面临伦理争议和技术难题

  但许多动物福利组织却谴责该研究,他们认为,动物模型并非研究人类疾病的好模型,该技术将导致实验室使用越来越多的灵长类动物,而许多欧洲国家正在尽力减少灵长类动物在实验室中的使用。

  据统计,第一只转基因老鼠在上世纪80年代“出世”,2007年,全球的实验室里有110万只转基因老鼠。

  另外,该技术也存在发展障碍,科学家需要证明这个技术是否能在转基因猴身上重新制造人类的疾病;也要证明转基因猴比其它动物更有效。

来源:人民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