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全球沙漠化 穿越非洲撒哈拉
2009-05-21

[ 发布时间:2009-5-21 9:38:50 ] [ 文章来源:华媒网]

  中国著名探险家金飞豹、云南省地质学会副理事长、地矿经济管理专家费宣引领全程活动。作为首次穿越格陵兰冰盖的两位中国人,将再度携手走进撒哈拉大漠进行探险考察。此次活动是中国大陆穿越撒哈拉路线最长的一次探险。

  撒哈拉大沙漠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它西起大西洋,东到红海边,北沿阿特拉斯山脉,南抵苏丹草原,面积800 多万平方千米。"撒哈拉"在阿拉伯语里是"空虚无物"的意思,被称为"生命的坟墓",但这里贮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铁、铀、锰等,许多国家都在注视这块荒凉的宝地。

  自古以来,撒哈拉这个枯寂的大自然,一直固执地拒绝着人们的打扰。酷热干燥,是它的性情;风声沙动,是它的语言。这个漫天黄沙的世界第一大沙漠,据考古学家发现,很早以前的撒哈拉是一片生气昂然的土地。他们在沙里发现过许多洞穴,洞穴岩壁留下的壁画上,绘有成群的长颈鹿、羚羊、水牛和大象,还有人类在河流里荡舟,猎人执矛追杀狮子的场面,壁画中的塞法大神则是当地民众的"丰收神",象征着六畜兴旺的太平景象。

  1981年11月,飞越撒哈拉的美国航天飞机利用遥感技术,发现了茫茫黄沙下埋藏着的古代山谷与河床。随后,地质工作者通过实地考察,证实沙漠下面的土壤良好,并且发现了古人的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品。这些古人的生活年代早则在20万年前,至迟也在1 万年前。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当年绿洲变成了"穷荒绝漠鸟不飞,万碛千山梦犹懒"的千里沙海呢?

  地学界对这个问题有人为成因与自然成因两种对立观点。前者认为,远古时代撒哈拉诸部落为了扩大自己的政治与经济实力,无节制地烧木伐林,放养超过草原承载能力的牲畜,若干世纪下来,森林锐减,草原干旷,土地沙化,最后演变成为大沙漠。后者认为,是地质历史大周期的转折改变了撒哈拉的古气候环境,年均降水量由300 毫米左右突然降至仅50毫米,先是局部地区的沙漠化,然后节奏逐渐加快,沙漠不断蚕食周边的绿洲,最终将非洲的三分之一土地都吞没了。

  空间遥感图片显示,在撒哈拉漫漫黄沙下几百米至几千米处,藏有30万立方千米地下水。这些水从何而来? 撒哈拉不是海洋演化生成,为什么却发现了盐矿? 撒哈拉最初的漫天黄沙又来自何方? 这一切都有待正确的回答。

  活动时间:2009年3月中旬

  探险周期:60-80天

  活动关键词:探险、科考

  活动性质:公益活动

  活动内容

考察撒哈拉 关注沙漠化地质考察

  撒哈拉这个漫天黄沙的世界第一大沙漠,据考古学家发现,很早以前的撒哈拉是一片生气昂然的土地。科学家发现茫茫黄沙下埋藏着的古代山谷与河床。随后,地质工作者通过实地考察,证实沙漠下面的土壤良好,并且发现了古人的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品。它说明了那时这里是植被茂密、野生动物众多的优良环境地带,但现在完全成了寸草不生的荒漠,已今非昔比。

  所以探索撒哈拉沙漠化的地质秘密需要几代人付出艰辛的发现和研究才能实现的。这也是此次活动的主要目的之一。

  “大爱”撒哈拉

  撒哈拉恶劣的自然环境是常人不能想象的,尤其是当地欠发达地区,尤其是一些原始部落,由于交通不便和医疗设施不全等原因,那里的村民长期处于缺医少药的境地,许多的村民都有小病拖成大病、小伤口导致大感染的经历。此行队员将为他们送去风油精、清凉油等经济实用的小药品,为他们解决了燃眉之急,让他们远离受伤病的困扰。此次的行动,正是发起了一项新的、浩大的、国际的送健康的爱心工程,带动所有人关注这个群体,关爱这个群体。

  穿越撒哈拉荒漠

  撒哈拉沙漠,横亘在非洲北部,无垠的沙地连绵;长久以来,犹如天险阻碍着旅行者的深入探险。时至今日,几条穿越大漠的路线相继开通,使探险家们的梦想成真。沙漠中的旅行是对人的体力与智力的挑战,但却奇异而刺激。

  体验沿途古老的城市

  穿越撒哈拉沿途将经过非洲许多具有古文明的历史名城,当地的风土人情将会成为此次活动的一大亮点。

探访非洲原始部落

  穿越时空来到非洲原始部落,这里几乎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文化,服饰,生活习惯,甚至是语言和文字。由于气候地理原因,这些部落仍比较闭塞,部落传统至今保持不变。这也成为了现代文明下的人们能够更好的了解我们的祖先,了解人类的进化的重要渠道。

  中国著名探险家金飞豹、云南省地质学会副理事长、地矿经济管理专家费宣引领全程活动。作为首次穿越格陵兰冰盖的两位中国人,将再度携手走进撒哈拉大漠进行探险考察。此次活动是中国大陆穿越撒哈拉路线最长的一次探险。

寻觅撒哈拉岩画

  1850年,德国探险家因里希· 巴思在撒哈拉的塔西亚高原惊奇地发现,当地沙岩的表面满是野牛、驼鸟和人的画像。画面色彩雅致和谐,栩栩如生,但是画中并没有骆驼。后来人们又陆续发现了更多的岩画,成画时间约在公元前6000年到公元前1000年。这些画面表现了人们当时的生活情景,还有大象、犀牛、长颈鹿、驼鸟等现在只能在撒哈拉以南1500多公里的草原上才能找到的动物,另外还有一些显然已经绝迹的飞禽走兽。

  撒哈拉珍奇的岩画群,是考察和研究撒哈拉沙漠化的重要的史料,也是此行所要完成的一项重要的考察之一。

中国穿越撒哈拉的历史

  一、 2001年10月-2002年2月,"中英撒哈拉沙漠环境科学考察队",由肯尼亚出发,从南到北已穿越了尼日利亚、撒哈拉荒漠中心的尼日尔以及利比亚。驼队总行程2300公里,纵跨尼日利亚、尼日尔、利比亚三国。中国生态学会理事、新疆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袁国映成为穿越撒哈拉腹地的第一位中国人。

  此行目的,一是为保护分布于中国、蒙古的珍稀动物野双峰驼筹集资金;二是为纪念英国人汉斯在1906年从的黎波里沿中路古驼道穿越撒哈拉中部到达南部保那的首府库卡瓦的探险功绩,汉斯组织了由黑人和阿拉伯人组成的庞大驼队,历时半年,中途还和土匪打过仗。三是对世界第一大沙漠撒哈拉沙漠和第二大沙漠中国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进行对比研究。

袁国映穿越路线图

林义杰穿越路线图

  二、 2006年11月11日至2007年2月21日一位台湾超级马拉松运动员林义杰111天的时间中,由塞内加尔出发,途经茅利塔尼亚、马利、尼日、利比亚,徒步走完7300公里路程,抵达终点站埃及开开罗,与二位队友美国人查理·恩格(Charlie Engle)、加拿大人雷伊·萨哈布(Ray Zahab)一起完成徒步横越撒哈拉沙漠的壮举。林义杰成为人类史上第一个徒步横穿撒哈拉沙漠的人。

  行程路线

  整个行程由西向东穿越途经6国,总行程约6757公里。此路程可能根据当地的时局可能会有紧急变动。(蓝字部分路线为水路)

  赛内加尔首都达喀尔(Dakar)--向东前往马里国卡伊(Kayes)地区--卡伊(Kayes)地区--马里国首都巴马科(Bamako)--尼日尔河畔的赛古(Segou)--莫普蒂(Mopti)--提姆布科图(Timbuktou)--加奥城(Gao)--尼亚美(Niamey)--沿直线穿越国界到达尼日尔国的阿加德兹(Agadez)--巴奥马(Blma)--进入利比亚的马达马(Madama)--塔加里(Tajarhi)--焦夫(Al Jawf)--库夫拉绿洲(Kufra Oasis)--穿越国界进入埃及,到达哈里杰绿洲(Kharga Oasis)--路克索(Luxor),即古埃及新王朝时期的首都底比斯(Thebes)--最后一段路将是前往红海重要城市赫尔格达(Hurgada)。

  穿越方式

  骆驼、徒步、独木舟、4*4越野车等方式

  活动组织构成

  主办单位: 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昭通市人民政府

  协办单位:政协云南省委员会 民进云南省委员会

  执行单位:昆明金飞豹企业营销策划有限公司

  活动队员:

  ·中国著名探险家 金飞豹

  ·云南省地质学会副理事长、地矿经济管理专家 费宣

来源:股城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