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府之国遭遇沙尘
2009-04-30

2009年04月30日08:45  来源:《中国环境报》

  两千多年前李冰在岷江干流上建起了都江堰水利工程后,偏居中国版图西南一隅的成都从此变成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温润的气候、富饶的物产,中国人心目中的理想生活从此落入凡间。

  千百年来,高耸于四川盆地北部的秦岭不但在战乱时挡住了北方外来势力的南下,也挡住了南下的寒流。在成都生活久了的人们可能从来不会想到,来自遥远北方的沙尘暴竟越过秦岭,与成都“亲密接触”。

  在人们预料之外,沙尘暴来了。尽管成都过去也有过扬尘天气,但一般污染物来源都是本地,持续时间也就几个小时,而这次却是受北方强沙尘暴影响而产生的输入性污染,API指数高达500,持续时间长达4天,这是近5年成都市首次出现重度污染。

  尽管前几天有报道说沙尘暴也“光顾”了海峡对岸的台湾,过去甚至跨出国界,影响到韩国、日本等地。但对于离中国北方不算远的这两个国家,与沙尘暴源头地之间并没有什么难以跨越的地理阻隔,而成都却不同,保护天府之地的是海拔高达3000米、犹如巨大屏障的秦岭。

  尽管有着非常特殊的气象条件,沙尘暴竟然能翻越秦岭,从北方来到南方,足以给人们提出了警告:一定程度上我国沙尘暴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完全缓解,对于生态被破坏地区的生态修复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对许多成都人来说,遭遇沙尘暴的感受和美国电影《后天》中的人们一样:地球从来是安全的摇篮,然而温室效应带来的全球变暖却瞬时之间给地球带来了空前灾难。人们也曾经相信沙尘暴离我们很远。

  天府之国遭遇沙尘,用更大的意外再一次向人们证明了,在由经济全球化带动的全球化浪潮中,生态、环境、能源等诸多问题也已经全球化,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地区可以置之度外:气候变暖问题需要全球合作,能源问题需要共同应对,生态恢复要求携起手来。

  不需要惊慌,这次沙尘暴至多让我们知道,现在社会没一个地方可以是“桃花源”,从容应对就是。但在思想上,每个人是否已经意识到如今的污染就是为将来的某种“袭击”做准备?人们应该知道,《后天》中描绘的场景,并非仅仅是一种想象。(张晋)

来源:人民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