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验动物的悲惨现状
2009-04-29

2009-04-29 09:19:00 来源: 网易探索(广州)

虽然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猴子出口国,但实情却是大钱让人家赚了,长期下去最终将无猴可卖。

“以前中国没有食蟹猴,从越南走私到广西的情况很严重。经过解救收容的猴子本想还回去,但因对方不愿支付相关的运费等,最后只好留在中国。不过,在正规化、规模化、标准化养殖逐渐形成之后,这类走私活动的利润空间已经被压缩了很多。”北京市实验动物管理办公室原主任荣瑞章研究员接受《科学新闻》采访时如是表示。

走私空间被挤压,因而中国实验动物产业发展的背后确实存在着巨大的需求。

随着国内外科学研究与新药研发对非人灵长类动物需求的不断扩大,特别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已将非人灵长类动物资源列为国家战略资源,加之资源短缺和动物保护主义等因素,使得非人灵长类动物资源丰富的中国的相关产业正在快速发展。

据悉,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非人灵长类动物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在全世界现生存的200余种非人灵长类动物中,中国分布有4科7属23种共39亚种。作为生命科学实验研究中使用最广泛和用量最大的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猕猴,其亚种仅在中国就有6个之多,并广泛分布于20多个省区。

目前中国已有大大小小的猕猴养殖场近100家。一些大的猴场存栏猴在1万~2万只。中国林业部门为非人灵长类动物出口提供配额数,已从20世纪末不足3000只,上升到目前的2.6万只。

尽管资源出口急剧增长,但是,受访专家指出,仅靠卖资源只是实验动物产业的初级阶段,实际上更多的利润还是被外方所赚取。

期待“养研合一”

“中国,特别是广西,非人灵长类动物资源虽然丰富,如不加以保护,改变经营方式,势必会造成资源枯竭。”广西南宁灵康赛诺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第一家获得艾拉克认证的企业,以下简称灵康公司)董事长陈彪教授,在接受《科学新闻》采访时指出。虽然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猴子出口国,广西是中国猴子出口数量最大的地区,但大都是原始资源的出口,技术含量低。不仅大钱让人家赚了,长期下去最终将无猴可卖。

3月28日在广西南宁召开的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与药物研发新进展国际论坛(简称非人灵长类论坛)的材料显示,中国目前食蟹猴的养殖成本(2~4岁)约2500~3500元人民币,直接出口一般是1600美元左右,如将其用于科研及药物安全性实验,其利润将是出口价的5倍,如用于疾病动物模型制作利润会更大,最高可卖到10万美元。

因此,要打破单纯卖资源的原始产业状态,把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结合起来,向外提供养研合一的整体服务,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实验动物产业的利润空间。

据悉,灵康公司近年来将猴子做成某种疾病模型后提供研究服务,使每只猴子的价值从两三千美元提高到5万美元以上,最高达10万美元。

但是,对于中国实验动物产业的发展,灵康公司总经理岳峰博士表示了谨慎的乐观。“由于发达国家非人灵长类资源限制、药物研发成本的提高,及动物保护等政策的影响,加之中国在药物研发的化合物筛选及化学合成、药物生产等方面开始突显一定的优势,使他们将目光投向亚洲,寻找合作伙伴。不能笼统地这么认为,有关非人灵长类动物实验已经向中国转移;将来这还取决于在资源的品质提升、研发水平及技术服务水平的提高对发达国家有多大的吸引力。”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实验动物室主任张周也表示,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实验动物品种、品系的培育、模型动物的开发研究上还存在较大差距。中国目前常用的实验动物大多数是从国外引进后繁育的。此外,受资金支持力度的限制,实验动物产业的规模化发展还有较大的差距。

不过,对于实验动物产业的发展,上海查士睿华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Charles River Laboratories)兽医总监庞万勇博士举例说明了其前景可观。在美国,Charles River Laboratories公司不仅成为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实验动物供应商,也提供全球一体化服务,特别是对动物模型开发和利用方面。

目前非人灵长类动物作为高等级的标准实验动物,主要用户是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国内市场容量不大。比如在广西医科大学,该校实验动物中心只饲养了40多只猴子,而且仅供本校少数实验用。

分析原因,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神经生物学研究所杨雄里教授表示,一是价格贵;二是采用非人灵长类动物实验难度较大,国内一些科研人员存在急功近利思想;三是目前科研项目资助的力度不够强。

中国的动物福利问题

近20年来,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欧美国家由于对人类疾病预防力度在不断增大,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的用量也在不断增长,仅食蟹猴和猕猴每年的需求量就高达数万只。据美国农业部统计,2002年全美用于实验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就多达9.2万只。美国国立卫生院每年都拨出巨款,用以维持下属的8个国家级非人灵长类研究中心运转。

然而,强劲的国外需求也带来国外一些学者对中国实验动物产业规范性的质疑。

比如,英国爱丁堡大学动物福利专业的人士曾如此评价中国的动物福利状况:“我只能说很差。在中国,动物还仅仅是作为工具和资源。”

荣瑞章表示,追求利益的群体会把相关合适的实验放到中国来;但是,持反对意见的一些人则质疑中国在实验动物方面是否能与国际标准接轨,如果相关法规等不能对接,则会形成在中国可以随便做实验,而不顾动物的福利等问题,从而使中国成为所谓的国际动物实验“防空洞”。

“事实上,这样的质疑是不了解中国的表现。中国在这方面的推进速度很快,已经颁布实施了国家标准对实验动物的环境设施、质量控制、饲料营养等进行规范。比如按照艾拉克认证的标准建立饲养场、实验室等,提供其生长、饲养的相关条件。用非人灵长类动物做实验时,也会给其提供电视等福利待遇。”荣瑞章说。

据荣瑞章回忆,早在改革开放前,他们饲养的实验动物供过于求,除了被处死(那时施行颈椎脱位和摔死的方式,现在已改用二氧化碳窒息死亡),有时候也会被当做取乐的玩具。比如把老鼠放进水池,看哪只跑得快。“现在不一样了,科学在发展,人们的意识也在提升,开始提升实验动物的福利待遇。”

对此,荣瑞章举例,比如大量家兔曾经被用于医用输液的检测,主要目的是排除能导致人类发烧的因子,而这样的检测让兔子备受折磨。如检测中,有的要将相关测试液体滴入兔子的眼睛,兔子的眼睛受到刺激后显得苦不堪言。因此,后来有研究找到了一个替代办法,即用孵化到10天的鸡蛋来进行检测,同样可以观察到符合实验需求的血管收缩等现象,从而免除兔子的苦难。而另外一个办法则是用培养的细胞来代替检测,也能起到相应的作用。

北京大学实验动物中心主任朱德生则表示,该中心已通过艾拉克认证,中心的动物福利待遇是相当优厚的,吃住、环境等都按照国家和参考国际标准进行。比如,给兔子用易拉罐做玩具,用抽纸巾高压后给实验鼠做窝等。

岳峰认为,中国近年来对于实验动物的管理逐步重视,一方面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动物福利及动物保护逐步提到一定的高度;另一方面,医学教育、生命科学研究及药物研发等的提高和与国际接轨的需求使得国内对于实验动物的管理和福利方面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实验动物管理的机构逐步完善,出台了对于实验动物环境设施及实验动物管理的规范及要求。

实验动物管理水平、实验动物质量等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国对实验动物的关注是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的,但从1988年国家科委颁布的《实验动物管理条例》来看,当时还没有包括动物福利的内容。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科学部主任潘振业则表示,作为国际通行的标准之一,实验动物的3R原则(替代〈replacement〉、减少〈reduction〉、优化〈refinement〉)也是在10年之后才正式引入。即1997年由国家科学技术部等联合发布的《关于“九五”期间实验动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才第一次完整地把“3R”的基本含义写入正式文件。

庞万勇表示,公司承接的大多是西方大的制药公司的药物安全性试验,因此公司因循国际惯例和中国的法规,使用的实验动物都是来自有资质的实验动物生产公司。

在实验动物的规范管理上,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所长黄韧接受《科学新闻》采访时表示,早在1988年11月14日,中国国家科委(现为科技部)就发布了《实验动物管理条例》。

从北京实验动物管理办公室的《实验动物政策法规汇编》(2006年版)来看,国家层面上的法规条例就已达20部,北京市的相关政策法规则超过了40部,可见相关管理规范并不兼容于所谓的“防空洞”。

状况仍待改善

潘振业个人认为,与国外相比,中国对实验动物要实行动物伦理和福利,还局限于实验动物生产和教学领域;生物医学实验人员还没有足够的重视。不少研究人员还停留在买实验动物追求价格越便宜越好;对于动物饲养条件,以收费越低越好,甚至不顾动物所需的最小空间的标准要求;面对目前实验动物专用测试仪器价格比较昂贵,一些动物实验人员还采取人兽共用仪器!

潘振业指出,与畜牧业经济动物饲料相比较,实验动物饲料要求生产的数量少,要求高;生产厂商的积极性不高。所谓的全价营养颗粒饲料,不能确保真正的全价营养。而实验需要的特种营养饲料——缺乏某种营养或某种营养过剩的饲料居然没有生产厂商。

张周认为,由于中国开展动物实验用的动物都是在人工环境条件下繁育饲养,目前还没有动物保护主义者对开展属于科研范畴的动物实验进行干扰,这为中国科研人员对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悉心研究及有序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当然,我也不排除将来实验动物保护主义者以旅行为由来国内进行干扰。”

参考文献:

[1]科技与法律,2003,1,100-102

艾拉克认证

国际实验动物评估和认证协会(Association for Assessment and Accreditation of Laboratory Animal Care,缩写为AAALAC,本系列报道中简称为艾拉克认证) 是设立在美国的一个民营的非营利性组织机构,旨在通过自愿的评估和认证计划,促进高品质的动物管理、使用和福利,以提高生命科学的研究和教育。

为了保证和推动动物实验的质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欧盟均推荐在有艾拉克认证的实验室中开展动物实验。世界500强医药巨头联合申明,它们的医药产品的动物实验都将在经艾拉克认证的单位内完成,因而使与之相关的全球生物医药单位纷纷加入申请AAALAC认证的行列。

本文来源:科学新闻 (本文来源:网易探索 作者:赵鹰 贺根生)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