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摘掉“黑帽子”的手段
2009-04-28

2009-04-21 14:06   人民网

  作者:黄草坪

       5年前,这个城市的空气污染曾在全国“名列前茅”。5年中,山西省痛下决心改善环境,摘掉污染“黑帽子”,力求唤回歌声中的“山西好风光”。目前,山西省临汾、吕梁等8个省辖市的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结束了山西重点城市无二级空气质量的历史。2008年,11个省辖市二级以上天数累计达3679天,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0%以上。这是近年来山西环保史上一个历史性的突破。(见4月20日人民网)

  俗话说:“重病需下猛药!”山西省委治理严重污染都下了些什么“猛药”呢?从报道中我们看到:一是高度统一认识。“山西决不要污染的GDP!”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从2005年起,山西每年都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为全省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二是出台了一系列的决定、规定。如《关于实施蓝天碧水工程的决定》、《山西省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等。三是采用科技手段减排,对所有燃煤电厂的烟气脱硫装置进行改造,下决心啃下二氧化硫减排这块“硬骨头”。四是建立和实行部门联动机制。山西省环保局先后和银行、铁路、电力、国土资源、煤炭、建设、公安等14个部门联合出台20多项制度,对污染企业银行停贷、铁路公路停运、电力停电、工商吊销证照,对环保违法企业形成合围。五是力推环保行政问责制,几年间,山西对80多名未认真履行环保职责的有关官员进行了撤职、免职等责任追究,对河津、孝义两个经济强市实行了“一票否决”,对72个单位和个人的评先评优资格也进行了否决。

  应该说,上述手段都属于治理污染的“猛药”。但笔者以为:其中最为关键的手段还是“环保行政问责制”。就是这个“环保行政问责制”,把摘掉地方环保的“黑帽子”同地方领导干部头上的“红帽子”紧密联系起来了。对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从来就是广大干部一切工作的“风向标”和“指挥棒”。更何况,山西省委省政府在对干部的环保政绩上考核,扎实做到了有章可循、有章必循、执章必严、违章必究,说到做到,决不放空炮,实行了“奖要奖得让人眼红,罚要罚得让人心痛”的铁腕手段。因此,才使得省委省政府和山西人民的共识也成为了各级领导干部的共识;才使得省委、省政府的那些切合实际的规定、决定得到不折不扣地落实;才使得那些节能减排的科技手段得到了充分地运用并发挥出巨大作用;才使得相关部门真诚合作全力配合形成合围之势。

  相反,在有些地方的环保工作上,也在年年说“共识”,年年说办实事,年年都在出台决定规定,就是上行下不效,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先进的科技手段、先进的技术设备摆在那里,却没人用;部门配合往往也只是写在至上、说在嘴上;一些人总是会上一套会下又是一套、当面一套背后又是一套、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利益问题,部门配合要看利益、领导干部的工作落实也要看利益。有利可图的事情争着干,无利可图的事情就推诿扯皮。因此,,“共识”永远是“共识”,“实事”也只是敷衍了事。由于污染的GDP也是干部的政绩,地方环保的“黑帽子”不影响干部头上的“红帽子”,所以一些地方经济发展的数据升起来了,领导干部官阶也升上去了,那地方的山还是那么黑,水还是那么污,老百姓的生活还是那么苦,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深恶痛绝!

  “牵牛要抓住牛鼻子。”山西省把摘掉地方环保的“黑帽子”同地方领导干部头上的“红帽子”紧密联系在一起,就是抓住了节能减排的“牛鼻子”。山西省的这个做法是很值得全国其他地方的借鉴和学习的。

来源:南方报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