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新华网 | 时间:2009年04月23日
新<三国演义>剧组因污染水库被令撤离拍摄基地
浙江省永康杨溪水库被新《三国演义》剧组污染这一消息经有关媒体披露后,近日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人们或对报道所称剧组破坏永康杨溪水库的自然环境,有可能对近30万群众的饮用水安全造成威胁进行指责,或对近年来发生的影视剧组践踏自然、破坏生态的行为进行反思,或对风景名胜区及自然保护区等地的管理方监管不力、作为不当提出异议甚至批评,或对加强风景名胜区及自然保护区管理、规范影视拍摄行为等提出中肯的建议和意见。
——批评——
别把艺术美建立在丑陋行为上
我国一些影视人对环境保护重视不够,环境意识薄弱,早已是不争的事实。电影电视拍摄者破坏生态环境的前车之鉴早已有之,如2004年《无极》剧组因为破坏环境被罚9万元,当地分管副县长被免职。然而,这一事实并没有引起导演们的充分重视,一些导演可能迫于舆论压力,对那些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确实小心、谨慎了许多,但对于一般的外景地,就不那么在意了。
记得新《三国演义》的导演高希希曾经说过:"环保工作可以从很多点滴的小事做起,比如我们在西双版纳拍戏的时候,那里有大片的原始森林,有很多珍稀的植物,我们剧组每一个组员每一脚踏下去都会特别注意,要考虑到有没有破坏当地的这些植被。"——这番表白在剧组破坏杨溪水库环境消息传出后,让人品来另有一番滋味。我们不能只对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存有尊敬之心,某些影视从业者选择性环保行为的背后,暴露出其环境意识的落后。
对于破坏环境的影视剧组,相关的惩处措施显得过于软弱,而惩处的乏力,难以真正警醒那些环境意识不足的导演。区区9万元的处罚,对于《无极》剧组可算是"毛毛雨",而这次在杨溪水库环境被破坏的报道中,甚至没有提到有多少处罚措施,只是报道了被当地管理方"叫停"并要求清理现场。其实,对于影视剧组破坏环境的行为,我们完全可以按照其违反《环境保护法》来惩处。
保护生态环境是每一位影视从业者的职责,比精美的影视画面更重要的是环境的和谐。一言以蔽之,请不要把艺术美建立在破坏环境的丑陋行为上。(
欧木华)
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
作为新版《三国演义》剧组方来说,既然好不容易争取到了在此拍摄的机会,知道这个水库是30万人的饮用水水源地,就不能让30万人的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这不仅仅是一个管理问题,更是一个素质问题,反映出剧组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人们不禁要问,一个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剧组,能够拍摄出对观众负责和对中国名著负责的电视剧来吗?
事实上,对于中国名著的重拍,早有人持反对态度。一是认为此举严重浪费影视资源和财力物力;二是对一些知名导演重拍《西游记》及其他名著的表现,不少观众认为这些作品虽在本意上是想重塑经典,但效果却往往并不理想,令很多观众失望。一些影视剧剧组每到一处风景地拍摄,就把那个地方变成"垃圾聚集地",不仅破坏了环境,也败坏了影视人的形象。消息传出后,新版《三国演义》剧组污染环境一事目前虽众说不一,但对影视人无疑又是一次警醒。爱环境,负责任,才是合格影视人。(张东阳)
——反思——
这样的勉强要不得
其实,当初同意新版《三国演义》电视剧剧组借用水库,当地管理部门的"勉强"就值得商榷乃至质疑。当然,发现剧组有违约行为后当地管理部门表现出的果断态度还是值得称道的。确实,30万人的饮用水水源地一旦遭到污染,兹事体大,"对永康和库区能起到宣传作用"其实微不足道。
然而,一些剧组就是以这种所谓的"宣传作用",换取了在名胜景区、文物古迹乃至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地的拍摄许可,但在拍摄过程中却忽视了环保,类似事例已经不胜枚举。这固然可以归咎为剧组缺乏环境意识,但在利益的驱使之下,自律又如何靠得住?即使剧组人员有高度的环境意识,但影视拍摄毕竟是一项综合工程,尤其拍摄"火烧赤壁"那样的大规模场景,对环境不造成影响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问题还在于拍摄地管理部门未能抵挡住"宣传作用"的诱惑,把关不严。在一个30万人的饮用水水源地,这样的拍摄活动依据常识也应该绝对禁止。(钱夙伟)
不能总是亡羊补牢
让污染环境的剧组撤离现场诚然是一种处罚措施,但笔者认为这并不是最有效的措施。正是因为处罚的措施不力,才会酿成影视剧组污染环境的事件。
浙江永康杨溪水库受到剧组污染,除了剧组应该承担直接责任之外,杨溪水库管理方也应该承担主要责任。如果当初杨溪水库管理局考虑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就不会让这个剧组进驻库区。其虽然拒绝了多次,但最后还是禁不住新《三国演义》剧组的影响力,收了剧组两万元押金后就让其进入现场。如果当初在与剧组达成拍摄协议时,就把环境保护和拍摄的注意事项及要求写入合同,管理方有专人全程陪同,边拍摄、边清理、边保护,这样既教育了剧组,又保护了环境,可谓两全其美。
现在剧组虽然撤出了库区,管理方也表示今后不考虑再让剧组进入水库,但这已是亡羊补牢了。既然是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就应该按照水源保护区的规定来办,剧组能否进场必须以相关管理规定为准绳。(白峰)
——建议——
不能只为效果不计后果
近年来,拍摄历史、战争等大场面的影视剧已成为影视剧市场投资的重点。应该说,拍摄这些历史、战争大片,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提升了我国影视剧的制作水平。但是由于一些影视剧组在选择外景地拍摄时,只追求自己的影视剧的场面和效果,而不计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的"后果",导致破坏环境乃至历史遗迹的事件屡有发生。这些事件的发生,凸显了一些影视剧组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缺失,以及有关部门对影视剧组外景拍摄上的监管不力。
有鉴于此,笔者以为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影视剧组在自然环境、历史遗址上拍摄爆炸、燃烧等场面的管理,尽可能要求影视剧组在影视基地内拍摄,即便是为了追求真实的场面和效果,需要在一些自然环境及历史遗址等地方进行拍摄,也应当依法经过当地环保部门的批准,签订保护环境的法律协议,并接受环保部门的现场督察。一旦出现违反规定、破坏环境的行为,有关部门应依法制止剧组的违法行为,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舒心萍)
影视剧拍摄应引入环评机制
尽管根据报道,剧组被叫停并要求清理撤离,但这并不值得欣慰,因为污染已然形成,后续结果亦不算明朗。我们需要深思的是,此种污染为何一次次出现?今后又该如何杜绝?
导演选择风景优美之地拍摄,多是出于对美、对艺术的追求,观众也因此得以有感官上的享受,但这不应该建立在对环境的污染、破坏之上。自然本身就是艺术,为了影像的完美而使其成为"一次性风景"显然得不偿失,导演们又何尝不知。出现上述情况其实是利益使然,主要是把追求低成本放在首位。因而,要求他们自律显然不现实,必须要出台相应的制度来对之进行预防和约束。
笔者以为,防患于未然胜于亡羊补牢,我们应在预防上多下功夫,可以引入环境影响评价机制,对影视拍摄活动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论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该采取的防治措施和对策。因此,要求影视剧开拍前出具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很有必要。虽然这会增加制作的成本,但相较于日后所需庞大的治污成本,相较于得到保护的自然环境,还是值得的。
虽然国家在2003年就出台并实施了《环境影响评价法》,但其主要针对的是规划和建设项目,现在是急需修改这部法律,使环境影响评价扩大到其他行业的时候了,不要等到水不绿、山不青时才悔之晚矣。(毛忠斌)
我们还要向自己说不
向新《三国演义》这样的大牌剧组说"不"是需要勇气的。因为谁都知道,一旦新版《三国演义》热播,浙江永康这个地方将全国闻名,杨溪水库闹不好也会成为一个新的旅游景点。然而与30万人的饮用水安全相比,那张影视宣传的名片就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所以笔者佩服杨溪水库管理部门当机立断的勇气,但是笔者并不赞同所有的旅游景点都对剧组说"不",因为如果那样剧组将无实景可拍,影视剧也会失色不少。
其实剧组乱扔生活垃圾同我们平时乱扔生活垃圾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如果抛开新《三国演义》拍摄地是水库这一特定条件,一个乱扔生活垃圾的剧组恐怕不可能会被驱逐出境。张纪中的《神雕》剧组、陈凯歌的《无极》剧组之所以备受指责,也绝对不是因为他们扔了生活垃圾,而是他们对生态环境的直接破坏,要么破坏了几十万年的钙质层,要么砍伐了参天古树。
我们当然有理由去指责新《三国演义》剧组,但其实我们缺乏批判的底气。因为如果让你去做导演,你可能也会乱扔垃圾。这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一个群体素质的问题。新《三国演义》剧组的行为其实是一面镜子,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指责他人,还应该以此为鉴,对自己说"不"。(关东客)
■媒体报道
据报道,新版《三国演义》电视剧剧组在浙江永康杨溪水库拍外景时,留下大量生活垃圾和油污,可能会影响到当地近30万人的饮用水水源安全。水库管理部门紧急叫停,要求剧组于4月19日之前清理现场并撤离。
在拍摄期间,杨溪水库周围除了堆积如山的塑料饭盒、酒瓶甚至粪便等生活垃圾外,现场还弥漫着浓重的柴油味,水中也有小部分黑色漂浮物。对于剧组的违约行为,水库管理局决定没收两万元押金,要求剧组立即清理垃圾并再次缴纳两万元押金,一旦再次违约,将用这笔钱来彻底清理垃圾。水库管理部门表示,今后杨溪水库将不再接受任何影视剧组在此拍摄。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