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地球日 我们该做些什么?
2009-04-22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我曾经认为自己离这个话题很远,但其实,他就在我们的周围,就在我们的身边,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关系着我们的将来。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这是普通的一天,因为每个人都像往常一样忙碌;这也是不普通的一天,因为这是人们“地球意识”的觉醒的纪念日,是人类保护地球的行动日。四十年前的1970年,美国参议员尼尔森和他的助理、25岁的哈佛大学法学院学生海耶斯发起了地球日活动,两千万美国人参加形成浩大的声势,最终环境问题列入美国政府的议事日程,之后不久,美国通过了《清洁空气法案》,建立了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

    尼尔森曾说,他倡导设立地球日的目的,就是为了唤醒人们的环境意识,使之落实在大家的行动中,体现在国家的政策里。尽管经过这些年的宣传、教育和参与,大众的环保意识日渐觉醒,各国政府在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等重大议题上也采取了一些实际措施,但保护这个“唯一的地球”,依然任重而道远。

    地球日,该做些什么呢?务实的回答是,做好属于你的那一份。从今天起,每天少开半小时电视,不用塑料袋,将垃圾分类,夏季把空调的温度调高一度,将绿色理念实践在点滴细微的行动中。从今天起,留点时间给环保,了解尼尔森致力的地球日活动,了解雷切尔卡森这个弱女子,以及她写的《寂静的春天》。涓涓细流可汇成大海,当环保成为每个社会成员下意识行为的时候,个人微不足道的行动汇集起来可以造就奇迹。以北京为例,当夏季空调温度调高1度或者冬季空调温度调低1度时,可以降低10%-15%的电力负荷;减少因燃煤发电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减少排放2400吨-3500吨二氧化硫,减少大气污染;减少约40万-60万吨二氧化碳的温室气体排放。

 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地球日”活动起源于美国。


    1970年4月22日在美国纽约举行的首次“地球日”活动,声势浩大,被誉为二战以来美国规模最大的社会活动。数十万群众集会,呼吁人们创造一个清洁、简单、和平的生活环境。

    1990年4月22日,第一次“地球日”20年后,全世界又组织了一次大型的活动。共有140多个国家的2亿多人同时在各地举行了多种多样的纪念活动。这一次的行动把重点放在了全球整体环境的改善上。这项活动得到了联合国的首肯。其后,每年的4月22日被确定为“世界地球日”。

    这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2003年4月22日提供的1972年12月7日从“阿波罗”飞船拍摄到的地球照片。新华社发

 

 

    ■新闻缘起

    2009年4月22日是第40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纪念此次“世界地球日”活动的主题是“认识地球,保障发展———了解我们的家园深部”。就在我们面对全球经济危机的时刻,我们还要关注我们的地球,还要正视一些也许对人类更加严峻的环境危机。比如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城市地面沉降……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如滑坡、泥石流、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近年来,泥石流、滑坡、地震等突发性地质灾害也频繁发生。让人措手不及,给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威胁。

    不过,所谓突发性,也是相对而言。事实上,这些灾害,都或多或少、或显或隐地有一些前兆显示。如果能及时捕捉,就为我们防灾、避灾赢得了宝贵时间。

    ——泥石流———泥石流来前,动物多异常

    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于降水而形成的一种带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条件的特殊洪流。

    除了根据当地降雨情况来估测泥石流暴发的可能性外,我们还可通过一些特有现象来判断泥石流的发生。

    泥石流发生前兆,沟内有似火车轰鸣声或闷雷式的声音,主河流水上涨并夹有较多的柴草、树木和正常流水突然中断。动植物异常,如猪、狗、牛、羊、鸡惊恐不安,不入睡,老鼠乱窜,植物形态发生变化,树林枯萎或歪斜等现象。

    如发现上述的一些征兆,尤其是发现山体出现裂缝,则可能存在发生崩塌、滑坡的隐患,长期降雨或暴雨则可能诱发泥石流。

    向两侧逃跑远离泥石流

    采取正确的逃逸方法。泥石流不同于滑坡、山崩和地震,它是流动的,冲击和搬运能力很大,所以,当处于泥石流区时,不能沿沟向下或向上跑,而应向两侧山坡上跑,离开沟道、河谷地带,但注意不要在土质松软、土体不稳定的斜坡停留,以免斜坡失稳下滑,应在基底稳固又较为平缓的地方。另外,不应上树躲避,因泥石流不同于一般洪水,其流动中可沿途切除一切障碍,所以上树逃生不可取。应避开河(沟)道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又低的凸岸,因泥石流有很强的掏刷能力及直进性,这些地方很危险。

 

    ——滑坡———泉水复活多为前兆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滑坡前,滑坡前缘出现横向及纵向裂缝,前缘土体出现隆起现象;滑体后缘裂缝急剧加宽加长,新裂缝不断产生,滑坡体后部快速下座,四周岩土体出现松动和小型塌滑现象;滑带岩土体因摩擦错动出现声响,并从裂缝中冒出气或水;在滑坡前缘坡角处,有堵塞的泉水复活或泉水、井水突然干涸;动物出现惊恐异常现象;滑坡体上的观测点明显位移;滑坡前缘出现鼓丘;房屋倾斜、开裂和出现醉汉林、马刀树等。

    有备无患避灾害

    当地面变形速度加快、滑坡征兆越来越明显时,就应该及时躲避灾害。

    临时避灾不是灾难临头才想起避灾,而是要从发现灾害征兆之时起,就要有所准备,“有备”才能“无患”。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准备:

    预先选定临时避灾场地:在滑坡隐患区附近事先选择一处或几处安全场地,作为避灾的临时用地。应选在滑坡两侧边界之外,不宜选在滑坡的上坡或下坡地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避灾场地距原居住地越近越好,地势越开阔越好,交通和用电、用水越方便越好。

    预先选定撤离路线、规定预警信号,同时还要规定信号管制办法,以免误发信号造成混乱。

    预先做好必要的物资储备。有条件时,应在避灾场地预先搭建临时住所,以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

    经验表明,滑坡灾害大多发生在雨季,而夜晚发生滑坡损失更大。因此,雨季特别是雨季的夜晚最好不要在滑坡危险区逗留。

    ——地震——

    三原则躲地震

    唐山市地震、汶川地震留给的伤疤成为中国人永远的痛。大震来临时,家庭成员该如何避震,专家建议掌握三条原则:

    原则一:因地制宜,正确抉择。震时每个人所处的环境、状况千差万别,避震方式也不可能千篇一律,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些情况包括:是住平房还是住楼房地震发生在白天还是晚上,房子是不是坚固,室内有没有避震空间,你所处的位置离房门远近,室外是否开阔、安全。

    原则二:行动果断、切忌犹豫。避震能否成功,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决不能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如住平房避震时,更要行动果断,或就近躲避,或紧急外出,切勿往返。

    原则三:伏而待定,不可疾出。古人在《地震录》里曾记载:“卒然闻变,不可疾出,伏而待定,纵有覆巢,可冀完卵”,意思就是说,发生地震时,不要急着跑出室外,而应抓紧求生时间在室内找合适的避震场所,采取蹲下或坐下的方式,静待地震过去,这样即使房屋倒塌,人亦可能会安然无恙。

    ——火山爆发——

    爆发前有酸雨


    火山爆发,威力巨大。火山在喷发之前常常活动增加,伴有隆隆声和蒸气与气体的溢出,硫磺味从当地河流中就可闻到。刺激性的酸雨、很大的隆隆声或从火山上冒出的缕缕蒸气是警告的信号。驾车逃离时要记住,火山灰可使路面打滑。不要走峡谷路线,它可能会变成火山泥流经过的道路。

    戴上头盔正确逃生

    对熔岩危害。在火山的各种危害中,熔岩流可能对生命的威胁最小,因为人们能跑出熔岩流的路线。

    应对喷射物危害。如果从靠近火山喷发处逃离时,建筑工人使用的那种坚硬的头盔、摩托车手头盔或骑马者头盔将给予你一定的保护。在更广阔的区域,逃离也许没有必要。

    应对火山灰危害。戴上护目镜、通气管面罩或滑雪镜能保护眼睛———但不是太阳镜。用一块湿布护住嘴和鼻子,或者如果可能,用工业防毒面具。到庇护所后,脱去衣服,彻底洗净暴露在外的皮肤,用干净水冲洗眼睛。

    应对气体球状物危害。如果附近没有坚实的地下建筑物,唯一的存活机会可能就是跳入水中;屏住呼吸半分钟左右,球状物就会滚过去。

    ——延伸阅读——地震前兆顺口溜三则

    一

    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无雨水质浑,天旱井水冒。水位变化大,翻花冒气泡。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骡马牛羊不进圈,鸭不下水狗狂叫。老鼠搬家往外逃,鸽子惊飞不回巢。冰天雪地蛇出洞,鱼儿惊惶水面跳。

    

    临震前,一瞬间,地声隆隆地光闪。大震将至要果断,迅速行动快避险。

    ■相关链接

    第一季度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176起

    据国土资源部消息,第一季度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176起,造成7人死亡、1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291.83万元,其中成功避让地质灾害9起,避免人员伤亡40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157.33万元。预计4月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中南和西南局部山区。

    与去年同期相比,发生数量、造成的死亡失踪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减少了94.34%、78.79%和95.41%。

    3月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122起,成功避让地质灾害3起,避免人员伤亡9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12.5万元。

    3月地质灾害有三类特点:一是以自然因素引发为主,全国122起地质灾害中,自然因素引发的有98起,占总数的80%%,主要为岩土体风化破碎失稳、降雨等;二是灾害类型以滑坡、崩塌为主,灾害等级以小型为主;三是中南局部地区为多发区,其中湖南、广西、湖北局部地区最严重,主要引发因素为局部强降雨、岩土体风化和采矿,三省发生的灾害数、死亡失踪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占全国总数的49%、83%和63%。

    国土资源部有关部门负责人指出,按照以往规律,4月东南沿海开始进入汛期,诱发地质灾害机会增多。西北高山地区由于冰雪融化,也将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总体预测4月地质灾害的频次和危害程度较3月偏重,多数灾害主要发生在中南和西南局部山区。

 

 

 

 

地球日 呼吁拒绝过分包装

   本报讯(曹小佳吴昭华记者雷浩然)今日是第40个世界地球日,省环保局将于今日在川师大校园举办一场环保图片展活动。同时,倡议广大市民拒绝过分包装,以保护臭氧层,如使用布袋、尽量乘坐公共汽车、不使用非降解塑料餐盒、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简化房屋装修、多用肥皂、少用洗涤剂等。

相关报道:

地球日,做好你那份

亚行举办媒体研讨会丰富气候变化报道内容

水问题:隐藏的诺贝尔奖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