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9年04月17日 03:40 稿源:温州网-温州日报
人鸟和平共处的情景,还应该多些再多些。卢春雨 摄
温州网讯 4月10日至4月16日,是浙江“爱鸟周”。期间,既有一系列爱鸟护鸟的温馨报道,也披露了花鸟市场公然野生鸟类的不谐音。毋庸置疑,虽然现在爱护动物、爱护地球的意识普通增强了,但总体上,离“人与自然共同和谐发展”的境界还差得很远。借着“爱鸟周”的机会,让我们来审视一下:我们的城市和我们自身,到底存在哪些欠缺,从而阻碍了人类与自然的同生同荣?
还有一些人很漠然
几天前,温网论坛上发出了一组照片,是网友路过市区松台广场时偷拍的:一名摊贩拿着一串野鸟,还吆喝着:“野生的,吃补的!”吸引不少人围观,当场就有一位女士掏钱买了一只。该网友在帖子里慨叹:“现在还是爱鸟周,前天才刚刚举行放飞鸟儿的活动呢……这样的对比,会让市民对‘爱鸟周’产生反感的。”
而市民王先生则告诉记者,他有时看到贩卖野生动物的,忍不住上前劝说几句,往往会招来摊贩和顾客们的白眼:“吃饱了撑的,少管闲事!”
网友报友声音
手机尾号2348的读者:我在英国读书时,看到公园里的野鸭、鸽子、松鼠等都敢在人身边跑来跑去。和发达国家比起来,我们爱护动物的意识还很不够。
宣传还应更实在些
苏小华是温州中学的一名生物老师,她讲了前两天发生的一件事:当时正进行生物考试,教室里突然飞进一只蝴蝶,引起一阵小小的骚动。苏老师赶紧拿了一张纸把蝴蝶拍下来,这时,好几位学生叫起来了:“老师,你轻轻地把它拿到外面放掉吧,不要弄死啊!”
苏老师说自己挺感慨的,比起和她同年代的人或者是以前教过的几届学生,现在的孩子,怜惜动物的意识要浓厚许多。但是,在对这份懵懂善心的教育上,还有许多事可以做。“生物课上,我们也只能稍微展开讲一些环保方面的东西,毕竟有教学任务,说太多‘题外话’也是不合适的。”苏老师说,“如果能在课外时间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效果会更好。此外,光是空泛的说教式宣传,难以触动孩子。富有震撼力的例子、数据、图像等,近距离接触动物和自然、亲身感受环保重要性的活动,更能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
网友报友声音
手机尾号8558的读者:“爱鸟周”一过,就很少听到看到这方面的宣传活动。环保是长期事业,不能“一阵风”走过场。
期盼政府加大力度
“我们温州在爱护动物氛围、救助动物体系等方面,其实在全省都是属于前列的。”浙江温州“绿眼睛”环境文化中心理事长方明和欣慰地告诉记者,“每年都有三四百名来自各行各业、各个年龄段的好心人,把野生动物送到我们这里救治,这在全省来说也是不多见的。”
社会氛围虽然不错,但是,贩卖野生动物的摊贩、餐馆等“势力”依然很庞大。方明和期盼,政府能更有力地对环保事业进行“撑腰”。“我们组织现在都是靠民间捐款在支撑。虽然我们尽量节约成本,但一年也要15万元左右,很希望能够得到政府的支持;此外,这边好心人热心救助,那边不法分子肆意捕杀贩卖野生动物,因此很需要政府部门加大巡查和打击的力度,从源头上给予切实的震慑。”
网友报友声音
网友“一克拉的眼泪”:“爱鸟周”照样有人捕鸟,太讽刺了。
手机尾号4111的读者:对贩卖野生动物的人,不能没收、罚款了之,情节严重的,一定要追究法律责任!
来源:温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