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题 二级动物猎食一级动物
2009-04-17

2009年04月17日09:31  来源:《科学时报》

    记者从河北省林业局获悉,近年来,由于持续加大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河北滦河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多,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生物链。近期,十余只秃鹫(俗名坐山雕)飞临保护区野生动物繁育驯养中心,频繁捕食人工驯养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梅花鹿。截至目前,已有120余只梅花幼鹿遭到秃鹫袭击猎食,梅花鹿的数量锐减近1/7,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0多万元。
 
    木兰围场滦河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2002年经河北省政府批准建立,200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地处阴山、大兴安岭、燕山余脉的连接地带,坐落在滦河上游地区。保护区内养殖中心有狍子、梅花鹿、马鹿和麋鹿(俗称“四不像”)等共700多只。
 
    该保护区是华北首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麋鹿迁地保护项目的实施单位。2008年9月,保护区管理局与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联合启动了麋鹿迁地保护项目,在滦河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施的迁地保护填补了保护实验在华北地区的空白。最近一次普查发现,人工驯养的梅花鹿锐减近1/7,以前很少见的“坐山雕”多了起来。而最让保护区担心的是,目前,10只麋鹿已安全越冬,并进入自然繁育期,其中3只麋鹿已怀孕,秃鹫的频繁出没,不光威胁着繁育中心工作人员和麋鹿的安全,对出生后的小麋鹿也是巨大的威胁,已影响了科研项目的正常开展。
 
    为保护麋鹿的安全,保护区紧急行动,对麋鹿活动区域加大了巡护密度,在中心办公区附近开始新建幼鹿圈舍,并架设空中防护网,严防秃鹫袭击幼鹿。
 
    保护区的保护举措只是应急之策,但如何治理成了难题。因为梅花鹿、麋鹿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秃鹫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都在保护范畴之内。
 
    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孔昭普说:“保护区是华北地区重要的动植物基因库,生态区位独特,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但保护区建设资金严重短缺,希望国家出台相关的补偿办法,动物资源保护和保护区自身发展之间的矛盾迫切需要有效解决。”

来源:人民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