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网 - 北京青年报:黄建华 (09/03/30 02:41)
本报讯 昨天,金海小学的小学生们来到大兴南海子麋鹿苑,为设立在这里的“世界灭绝动物墓地”献上花圈。他们还以植树的方式表达了对野生动物以及自然生态保护的关注。
麋鹿苑的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为动物扫墓能给大家以“灭绝意味永远,濒危则还有时间”的启示。昨天,自然之友组织的50多位市民也来到麋鹿苑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观鸟活动,一系列活动的开展都是为引起人们对动物的关注,以为动物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
英国媒体26日援引即将发表的联合国报告说,人类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导致过去35年中野生动植物种类减少接近30%,成为自恐龙灭绝以来最大规模的物种灭绝。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说,这一报告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委托撰写。报告写道,1970年至2005年,世界陆生物种数量减少25%,海生物种数量减少28%,淡水物种数量减少29%。 报告还从物种灭绝或栖息地遭破坏对经济领域的影响作出评估。以热带雨林面积减少为例,报告写道,乱砍滥伐可能在短期内给木材加工企业带来不少利润,但将破坏本应使整个地球受益的自然资源。>>>>>>阅读全文 网易探索6月20日讯, 1、加勒比僧海豹 加勒比僧海豹最早是在1494年哥伦布第二次航海期间发现的,数量最多时曾超过25万只。然而由于人类的狂捕滥杀,很难再寻觅到它的身影。1952年,有人报告在牙买加和墨西哥尤卡坦半岛之间看到一只加勒比僧海豹,经证实这是人类最后一次看到这种濒危物种的身影。野生动物专家对过去几十年间几起据称看到该物种的报告进行了调查,但是最终证实它们都是其他海豹种类。1967年,加勒比僧海豹首次被列为濒危物种。>>>>>>阅读全文
渡渡鸟复原图
人类制造物种灭绝危机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秘书长在该报告中说:“事实上,我们目前正在制造地球历史上的第六次大灭绝。这也是自恐龙在6500万年前消失以来规模最大的灭绝。”从珊瑚礁到热带雨林,各种生物都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威胁。
除了恐龙消失之外,前五次灭绝的原因可能是小行星撞击、火山爆发或者气候骤然发生变化。
报告中提到,全球人口不断增加,导致了污染、城市扩张、森林遭到砍伐、“外来物种”入侵和全球变暖等诸多问题,从而对动植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了破坏。估计目前的灭绝速度是历史上的1000倍。联合国2002年在约翰内斯堡召开首脑峰会时确定的目标是,在2010年之前大幅度放慢物种灭绝的速度。现在看来,实现这一目标具有相当大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