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霾在吞蚀“蓝天碧空”
2009-03-26

2009-3-23 8:53:27

  3月23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气象日,世界气象组织将今年的纪念主题确定为“天气、气候和我们呼吸的空气”。昨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江苏省气象局有关专家对这个主题进行了解读。

  每年,全球约200万人死于空气污染 

  工业厂区林立高耸的大烟囱、大城市里停停走走的机动车、田间播撒的农药化肥……各形各色的污染源每天将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颗粒物等污染物排向大气。空气正在遭受污染,但污染还远远不是最恶劣的后果。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指出,空气污染是全球天气状况和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大气中温室气体、气溶胶和云量是导致气候变化的始作俑者。

  “气候变化与空气质量相互影响,和人类的生存也是息息相关的”。专家表示,空气污染能影响气候变化,气候变化也能影响空气质量,并且能放大空气质量对人类健康、农业生产和生态的影响。气候变化使大气污染更加严重,从而影响人体健康,哮喘、心脏病、肺癌等疾病的患病率逐步加剧。例如气候变暖,加速了大气中化学污染物的光化学反应,增加了大气中的光化学氧化剂,使人体呼吸系统疾病和眼睛炎症的发病率升高。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全球平均有200万人死于空气污染。

  南京霾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

  近年来,人们时常发现天色灰暗,空气浑浊,似雾非雾,似烟非烟,严重时让人透不过气来,似乎进入了流感季节,呼吸道感染、鼻炎、流感病人增多。

  “这不是雾,而是霾”。气象专家解释说,霾和雾的核心物质虽然都是灰尘颗粒及汽车尾气等污染物,却是两类不同的天气现象。雾相对湿润,一般太阳出来就会散去;而霾相对干燥,大白天也会存在。霾是一种由气溶胶和气体污染造成的城市和区域性污染现象,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气象能见度恶化。霾不但会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几率,直接影响人体健康甚至威胁人的生命,还会影响气候,降低农作物产量。

  “现今出现的灰霾已不是一种完全的自然现象”,专家表示,造成灰霾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随着人类活动向大气排放的污染物增加,各种污染物进入大气中,通过微物理和化学作用,包括吸湿增长,形成了气溶胶,最终使大气能见度降低。据观测,在我国中东部存在4个明显的大气灰霾区:黄淮海地区、四川盆地、珠江三角洲以及长江三角洲。这些地区经常空气浑浊,能见度很差。伴随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城市上空经常存在一个逆温层,导致人类活动及自然排放的各种污染物无法迅速散开,只好滞留在低空,使我们的城市常常笼罩在灰霾之中。这被环境专家称之为“灰霾岛”或“雾霾岛”效应。

  专家透露说,南京也受到了灰霾天气的严重影响,“近50年来南京年霾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霾日发生频率逐渐增加,持续多日的几率也在增大,这是霾天气形势严峻化的体现。”

  保护我们的空气,每个人责无旁贷

  今年年初,《中国公众环保指数(2008)》显示,空气污染是公众最为关注的环保问题之一。我们欣喜地看到,在我国许多地方,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都在以实际行动改善我们的生态环境,也初见成效。

  我国已制定了适应国情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节能减排、绿化大地等办法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努力减缓污染物排放增长率,同时定期发布空气质量监测、预警和预报,为减轻天气、气候和我们呼吸的空气质量所造成的影响作出贡献。

  江苏气象部门与环保部门已经合作开展了多年空气质量预报工作。每天,省气象台与省环境监测中心都要进行空气质量预报会商,作出有关时段的空气质量变化预报。气象部门还组织了酸雨观测,对大气有害成分进行测定。目前,我省由24个专业观测站组成了酸雨观测网。

  专家同时呼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实际行动来减少有害气体的释放。比如,减少私家车的出行次数,避免露天烧烤,不在户外焚烧垃圾。多栽种植物、多植树造林,也是防治大气污染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措施。

来源:龙虎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