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污染大省的绿色革命
2009-03-25

 

2009年03月25日 09:11  中国经济时报

  由黑到绿:山西环保“翻身仗”

  ——《山西环保报告》解读

  本报记者 张帆

  如果不用数字而用色彩来显示山西环保的近年变化,应该是一种由黑到绿的渐变,而2006年则是这两种色彩发生突变的关节点。

  2005年之前,山西11个省辖城市的环境空气质量几乎全部是国家劣三级标准。而在2006年,这种“两眼一抹黑”的状况开始转变,4个城市达到国家三级空气质量标准;2007年局面大幅改善,10个城市达到国家三级空气质量标准;2008年,则有8个城市达到国家二级空气质量标准,剩余3个城市保持三级。与国家考核的113个重点城市对比,2008年山西省有10个重点城市排名大幅前移,除大同外,全国倒数第35位以后已没有山西的重点城市。这在山西环保史上是一个标志性、历史性、里程碑式的跨越和突破。

  同样的“翻身仗”也发生在山西全省的地表水水质、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化上。

  2008年,山西省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为58.3%,较2003年下降15.0个百分点;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达15.5%,较2003年上升10.7个百分点。

  2008年,山西省二氧化硫排放量达130.84万吨,与2005年相比,累计减排率达13.69%,累计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的97.8%;化学需氧量排放量35.88万吨,与2005年相比,累计减排率7.29%,累计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的55.3%。两项污染物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年度减排任务,二氧化硫减排进度和减排量均名列全国前茅。

  我们不禁要追问:2006年因何成为山西环保的突变之年?

  事实上,从2003年以来山西环保工作就以“十六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为指针,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转型。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寻求突破的一年,此时,细心的人士会发现,在山西省执政者的话语中,环境保护的声音更是渐涨。

  这一年,在山西省委省政府的强力支持下,山西有史以来最大的环保工程——蓝天碧水工程开始实施,全省将用5年时间,投入800多亿元,对密集分布的污染设施进行集中治理,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

  这一年,山西省委书记张宝顺在省委常委会上斩钉截铁地说:“山西决不要污染的GDP!”此言成为山西环保乃至全国环保的名句,并在多个场合被高频率地使用。此后,张宝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更指出,山西省委、省政府把治理环境污染,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放在了首要位置,治污减排决心大,力度前所未有,可谓“铺天盖地搞绿化,摧枯拉朽治污染”。

  山西有关环保人士对记者说,高层决策者的这些精辟话语,听了真是让人“提气儿”。

  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山西刮起了一场场凌厉的环保风暴,一个又一个环保治理措施以让人目不暇接的速度横空出世,众多的山西第一也由此产生:

  第一家出台《党政领导干部环境保护工作实绩考核办法》,把环保责任制、考核制、问责制和否决制落到实处;

  第一家出台《重点工业污染监督条例》,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赋予环保部门对地方政府的环境监督权;

  第一家实施“区域限批”政策,为全国环境执法闯出一条“企业限批”、“区域限批”和“流域限批”的新路;

  第一家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对4420家污染企业实行“停贷、停运、停电”的强制措施,并推动全国绿色信贷制度的实施;

  第一家实施环境污染末位淘汰制,带动取缔、淘汰、关停污染企业达10000个之多,污染减排两项指标连续三年实现双降;

  第一家在全省火电企业全部建成脱硫工程,并出台脱硫电价鼓励政策,二氧化硫减排有望提前完成五年计划;

  第一家建成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并对近千个污染点实施监控,解决长期围绕环境执法的“只监不控”难题;

  第一家对环境质量排位前移城市进行重奖,奖金达1400万元,山西环境保护重奖机制从此诞生;

  第一家实现排污费征收连续四年创全国最高, 2007年和2008年征收额分别达27亿元和25亿元之巨;

  第一家在全国开启省政府直接督治区域污染的机制,监督8县市重点区域环境质量迅速改变。

  环保部评价说:“山西的环保工作已经趟出一条出路,其实践在全国有代表性,应该引起重视”。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号召全国环保厅局长学习“山西环保精神”。山西环保实践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关注认可,2008年10月,山西环保官员荣获全球公益慈善联盟金质勋章,获奖原因是在山西环境质量改善事业中做出了杰出贡献。

  如此大规模的环保治理行动会否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拦路虎”?2006年,山西省环保部门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几乎有九成的市长、官员认为环保和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矛盾。然而几年来的事实证明,淘汰落后污染的产能,非但没有影响山西的GDP、财政收入,相反二者连年大幅上升。

  如今,全球遭遇金融危机,山西决策者的环保态度依然鲜明。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山西省委书记张宝顺称,“在经济危机时期,环保门槛不能低,手段不能软……”而新任山西省省长王君则在“两会”期间专程前往环境保护部,与周生贤部长进行会谈,并表示“落后产能要为新兴产业让路,节能减排要为生态文明开道。”

  目前煤炭、电力、焦化、冶金、化工、建材等六大传统行业依然占据山西省GDP80%以上的份额,其污染物排放总量也占全省的80%以上。山西省的环保态度表明其以环保引路,淘汰落后,关小上大,将经济危机时期化为转变粗放型产业结构最佳时机的战略部署。

  “山西环保报告”尽管全部都是数字、图表,但却给人以沉甸甸的感觉。它尽显了一个曾经被冠以“全世界污染最严重”帽子的省份沉重的污染历史,但同时也彰显了面对艰难现状毅然决然转身的不易与伟大。

  “山西环保真的迈开步了”,山西相关环保人士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如今,这个曾经而且仍旧背负污染治理重担的大省正雄赳赳地行进在中国环保战线的最前沿,趟地雷阵、破万重险,而且仍将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环境治理继续趟路。

  山西环保报告

  ——2003年以来全省环境质量改善情况有关数据及对比

  一、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情况

  1.省辖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显著改善

  2008年山西省11个省辖城市中,阳泉、长治、晋城、临汾、运城、忻州、晋中、吕梁8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与2003年相比,11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国家二级以上标准的城市比例由2003年的“零”上升为2008年的72.7%,实现了山西省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无国家二级标准的历史性的零突破,结束了有统计以来山西省11个重点城市没有二级空气质量的历史;安泽、侯马、长子、沁县等35个县(市)首次达到了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创历史最好水平。

  与国家考核的113个重点城市对比,2008年山西省有10个重点城市排名大幅前移,除大同外,全国倒数第35位以后已没有山西省重点城市,这在山西环保史上是一个标志性、历史性、里程碑式的跨越和突破。特别是2006年,阳泉市由全国倒数第2位前移至倒数第8位,率先摘掉了“黑帽子”。2007年,临汾市由倒数第1位前移至倒数第13位,大同市空气质量排位由倒数第4位前移至倒数第20位,至此,三个重污染城市全部摘掉了环境空气污染前四名的“黑帽子”。

  2009年1月5日,山西省委书记张宝顺批示:“2008年我省环境空气质量大为改善,省环保部门、各市县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值得总结经验。希2009年进一步在大气、水、固废物的治理下工夫,加强生态建设,持续改善环境,促进科学发展。”

  2.省辖城市2003年—2008年环境空气Ⅱ级以上天数显著增加

  2008年11个省辖城市环境空气质量Ⅱ级以上天数累计达3679天,比2003年增加2184天,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0%以上,提前72天完成了11个省辖市环境空气二级以上天数3000天的考核目标,提前41天完成了省政府对各市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的考核任务。

  3.省辖城市2003年—2008年环境空气综合污染指数显著下降

  以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三项污染物污染指数之和为综合评价因子。2003年—2008年间,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有明显改善,综合污染指数呈逐年下降趋势,2008年综合污染指数全省平均值比2003年下降61.9%。

  与2003年相比,11个省辖城市环境空气综合污染指数下降幅度在31.3%-73.1%之间。

  二、地表水环境质量稳中好转

  2003年至2008年,全省地表水水质总体呈好转趋势。根据对全省地表水14项评价指标例行监测结果,2003年至2008年山西省重度污染水质断面(劣Ⅴ类)比例呈明显下降趋势,2008年,全省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为58.3%,较2003年下降15.0个百分点;水质优良断面(Ⅰ—Ⅲ类)比例呈上升趋势。2008年,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达15.5%,较2003年上升10.7个百分点。特别是汾河水库出口,据监测,2008年与2003年相比,出口断面显著好转,由2003年的Ⅴ类提高到2008年的Ⅱ类水质。

  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

  1.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持续下降

  国家从“十一五”开始,全面开展了对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两项主要污染物实施减排控制与考核。2005年全省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51.6万吨,居全国第三位;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38.7万吨,居全国中游。以2005年为基数,“十一五”期间国家确定山西省的减排目标为:到2010年,二氧化硫下降到130.4万吨,减排21.2万吨,减排率14%;化学需氧量下降到33.6万吨,减排5.1万吨,减排率13%。

  经环保部核定:2006年,在全国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只升不降”、呈上升趋势的情况下,山西省二氧化硫放量147.8万吨,较上年净减排量3.8万吨,减排率2.51%;化学需氧量排放量38.7万吨,与上年持平,成为排放量未增长的省份。

  2007年,山西省二氧化硫排放量138.67万吨,较上年净减排量9.13万吨,减排率6.18%,较2005年累计减排率8.53%;化学需氧量排放量37.42万吨,较上年净减排量1.28万吨,减排率3.31%,较2005年累计减排率3.31%。

  2008年,山西省二氧化硫排放量130.84万吨, 较上年净减排量7.83万吨,减排率5.65%,较2005年累计减排率13.69%,累计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的97.8%;化学需氧量排放量35.88万吨,较上年净减排量1.54万吨,减排率4.12%,较2005年累计减排率7.29%,累计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的55.3%。两项污染物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年度减排任务,二氧化硫减排进度和减排量均名列全国前茅。山西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了污染减排工作。省长王君批示说:2008年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明显,说明措施对路,工作有力度。

  2.烟尘、粉尘、工业固废排放量呈下降趋势

  在主要污染物持续下降的同时,烟尘、粉尘、工业固废排放量呈下降趋势,2007年比2003年分别下降15%、6%、34%,人均烟尘、粉尘、工业固废排放量也呈下降趋势,2007年比2003年分别下降17%、9%、35%。

来源:新浪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