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绿化不可取
2009-03-23

作者:许贵元   03-23 09:22:21   稿件来源:农民日报

  “下乡抓绿”,顾名思义,就是把农村和山区的大树“移”到市里;把郊区的草坪“搬”到市里;把异地的特色花草“运”到市里,一律靠人工打造绿色景观。这种“速成绿化”方法,几乎成了一些城市相互追崇和攀比的“绿化潮流”。

  时下,正值植树造林、绿化美化的大好时节。有些地方不是把力量放在发动群众,因地制宜大搞全民义务植树上,而是官员脑门一热,不惜重金“花钱买绿”。例如,某单位投资3000多万元,盖起了一所漂亮豪华的办公大楼,大楼的四周足有好几亩“空白地”,开春时节,不少林农和花卉经营者主动登门推销树苗和花草,并且积极帮助设计怎样搞好“院内绿化”,而该单位领导这样回绝说:“我们单位绿化不想‘小打小闹’,需要现成的大树、草坪和特色花草,单位已经提前雇了几辆大汽车,择日就去郊区和农村‘抓一把’,一下子就让机关变成‘花园式’单位!”没几天,果然四周的成材树木排列得整整齐齐,树木标准一致,草坪全部覆盖了“空白”,院内盆景花坛错落有致,好不气派!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该单位还被提名为全市绿化达标先进单位。该单位“一夜变绿、四季如春”的绿化办法,竟然引起了连锁效应,好几家乔迁新居的机关纷纷效仿起来,助推了“下乡抓绿”的“奢侈绿化”之风。

  近年来,“速成绿化”之风愈演愈烈。有的地方领导这样认为,只要舍得花大钱、敢于巨额投资,城市一夜就能变“绿”。但是,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逐渐扩大,特别是正在开发和建设中的城市,由于绿化资源匮乏,一味依靠政府投资、公家出钱,采取“移植、搬运、引进”的拿来主义的绿化方法,实在是不可取的。

  目前,国家和地方财政都比较吃紧。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如果把绿化美化搞成脱离实际的“形式主义”,会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实践证明。绿化美化是一项永恒的公益事业,必须坚持不懈地努力,一代一代地搞下去。那种违背植物生长规律和群众意愿搞“速成绿化”的办法,必然要付出沉重的经济代价。由“下乡抓绿”搞起的“速成绿化”,花草树木一般长势不好,成活率不高,其效果很不理想。有的当时看上去“很美”,其实只是“昙花一现”。

来源:三农在线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