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9-03-05 09:18 山西青年报 薛日红
“今年,我省(指山西省,下同)要实现县县都有污水处理厂。”全省建设工作会议上,污水处理厂成为关键词之一。
去年,我省建污水处理厂27座,是有史以来力度最大的一年。
然而,已建的污水处理厂却在艰难运行。“2008年,三晋环保行执法检查中发现,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大多数不能正常运行,环境效益极差,有的甚至成了‘晒太阳工程’‘参观检验表演工程’。”省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水利厅副总工程师薛凤海在今年的人代会上书面建议。
“也是2008年,潞城一家污水处理厂因存在管理秩序混乱、运行不正常等问题,厂长被当地政府免去职务。此次问责,成为山西首次。”省建设厅计财处处长成宏说。
承担我省化学需氧量减排重任的污水处理厂,已引起省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关注。
“为了让污水处理厂更好地运行,财政厅已赴外省专题调研,一套新的政策即将出台。”省财政厅经济建设处相关负责人昨日表示。
形势——— 全省高压治理污水
去年6月,成宏开始接手污水处理厂的工作。潞城污水厂的问题,就是他们在督察中发现的。
这一时期,也是污水处理厂面临的非常时期。当年11月,国家环保部就要对山西污染减排情况进行核查,但我省化学需氧量减排任务仅完成不到一半,很有可能完不成年度任务。
高压之下,省政府高度重视污水处理问题,并下达死命令,完不成就直接处理相关负责人。
随即,省建设厅以省政府名义,对每一个市下达目标责任书,明确指出:只要不完成,坚决实施一票否决。同时,还要直接和一把手见面,给他们写信,在信件中详细说明哪个厂有什么问题,在什么期限内要完成。
另外,建设厅每两周开一次党组会,专题研究污水处理厂问题。“这也是从来没有过的。”成宏回忆当时的情景。
与此同时,建设厅所有领导进行分组,每人负责督察两个市的污水处理。
正是在这样的高压下,全省减排任务全部完成,并超额减排1000吨。
现状——— 特许经营相对滞后
目前,我省11个地级市都建成了城市污水处理厂,共有污水处理厂61个。2009年,要确保在建的43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年底全部建成,剩余的28座年内全部开工建设,并建设完成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1416千米,今明两年所有县级以上城镇都要建成污水处理厂并正常运行。
“其实,为了让污水处理厂更好运行,2006年7月1日,《山西省市政公用设施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已经开始执行,对规范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活动,扩大融资渠道,保障社会公众利益和公共安全,保证公共产品和服务质量,保护特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作出了规定。”
“咱们省,政策出台在全国来说是比较早的,内容制定在全国也是比较科学、合理的。”成宏说。
“从现在的情况看,我省目前有61座污水处理厂,实施特许经营的污水处理厂大约占到五分之一。”成宏说,实施特许经营的大多是财政富裕的县,都是产煤县,有电厂、铝厂等,政府能拿出一部分钱,来进行管网配套建设,同时又能给予一部分补贴。特许,意在鼓励污水处理市场经营化,但这些年来,和沿海发达城市相比,我们有一定差距,发展相对滞后。
原因——— 市县“市场”观念不足
其实,采用特许经营好处很多。特许虽然诱人,但利用这个旗帜仍难吸引更多投资者。
成宏说,特许经营可以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大部分都是个人投资建厂,个体有经济核算成本,对于人员要求也高,不会有多余人员。与此同时,能产生政企相互制约、监督管理。政府要对企业进行监管,必须达标排放,不达标、不正常运行,政府就要处罚。
同时,企业对政府也有要求,政府要保证企业的进水量,如果一天处理三万吨,政府就不能低于三万,超过多少偏差,政府也要进行赔偿。相互制约,就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不需要每天都去督察。
成宏在接受《山西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明确指出,造成市场化不够的原因很多,首先是市县一级的观念问题。
市县一级对实施特许经营、走市场化,了解不是很多,认识和重视程度都不到位,导致推行力度不大。“尽管省建设厅一直在强力推进,但只是出政策,拿办法,真正的主体还是市县。”
污水处理“倒挂”
政府对配套设施支持力度不够,也是难推进污水处理厂市场运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成宏表示,我省污水处理管网建设支持力度还是偏低偏少,国家已经意识到这点,给全国投入了配套管网带动资金,但我省没有,除了污水处理建设项目含管网建设,单项管网建设没有投入。
管网不足,收水量达不到,运行成本高,直接导致产出低,出现倒挂。这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企业可能提出,保证不了水量,政府就得给赔偿,这就造成推进困难。
人大代表薛凤海在今年的人代会上也明确指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机制存在很大的问题,症结在于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状况与其收入(包括政府拨款、补贴、城市污水处理费收入)不挂钩,导致少一天就可以少支出上万元乃至几万元的成本费用。也就是说,现在的运行机制起着引导、鼓励污水处理厂少运行、不运行、偷工减料的负面作用。
配套政策不到位
成宏还指出,在特许经营前提下,污水处理厂推进难,与政策不到位也有关。
成宏解释,不是说污水处理特许经营政策不到位,而是相应配套政策不到位,比如污水处理调价问题。 省建设厅去江苏考察,发现江苏的污水处理厂运行非常好。居民要交的污水处理费,平均每吨1.1元,企业污水处理费每吨在1.5—1.6元。江苏污水处理厂提出的概念,就是不需要政府给钱,只要政府给好的政策就行。
目前,我省污水处理厂收费偏低,收缴率不高。处理一吨污水,全国平均水平超过了0.8元,我省平均是0.33元。最近,有七个市进行了调价,也仅仅提到了每吨0.5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收费偏低,收费率不到位,财政补不上,导致事情很难办。相对山西来讲,底子薄、欠账比较多,加上各市县财政差异,贫困县特别是国定贫困县,只是吃饭财政,根本无力“治污”。
污水处理费收费偏低,收缴不到位,特许经营投资商回报率不高,导致污水处理厂运行陷入困局。
出路——— 加大收费价格机制
污水处理厂属于市政公益事业,在配套设施的建设方面,政府还应该加大投入。 “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做好配套方面的政策。”成宏的建议是,呼吁尽快研究制定与市场经济配套的相关政策。最重要的一条,是加大污水处理厂的收费价格机制,包括征收机制,征收不到位也不行。 “要推进污水厂处理效率与收入直接挂钩机制。制定合理的征收标准和政府补贴标准,在全省范围全面征收污水处理费。按照污水处理厂的实际处理量、排放情况拨付给污水处理厂。”省人大代表薛凤海也这样建议。
薛凤海的提案中还明确表示:建议转变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投资与经营观念,鼓励各种经济成分积极参与,引入竞争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中水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模式,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城市污水处理投融资和运营管理体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运营管理市场化,形成国有、民营、外资和中水用户等多种形式参与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的格局。
为污水处理搭桥供水
要主动搭桥促进污水处理厂和工业用户“联姻”,通过建立稳定的中水用户,保证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人大代表薛凤海提议要首先保证污水处理厂的水量。
单是保证污水处理厂水量还不行,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中水量、水质进行及时准确的监测,这也是实现企业污水处理量与经济挂钩的重要环节。
薛凤海建议,在线污水处理检测系统是一种电脑全自动在线分析系统,对处理后的污水量及达标情况能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智能化监控,建议由环境保护部门进行监测。
政府在为污水处理厂服务的同时,也应该加大对污水处理厂的监管力度。成宏的观点是,既然作为硬性要求建设污水处理厂,那么政府在出台污水处理厂方面的政策也应该明确,成宏说,例如对减排实现不了就要承担责任,那么在建设管理污水处理厂方面也加大责任追究。
银行加大贷款力度
银行应该高度关注污水处理这一行业。成宏建议,加大银行贷款力度和支持力度,同时,放低贷款门槛,简化贷款手续。想推进这项工作,若银行贷款太复杂、周期长、门槛高,不利于推进。为此,这个方面也需要新的政策支持。
对污水处理厂的关注,政府的关注力度无疑是越来越大的。省财政厅相关工作负责人虽然一再表示,调研后即将出台新政策,不是因为污水处理厂运行不正常,是为了污水处理厂更好的运作。但无论如何,这对艰难运行的污水厂以及正在或即将建设的污水处理厂都是利好消息。
来源:中国水网